博尔赫斯与终结论
本文关键词:博尔赫斯与终结论
更多相关文章: 博尔赫斯 阿瑟·丹托 艺术的终结 小说的死亡 书籍的消亡
【摘要】:在终结论擘画的版图中,博尔赫斯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了某些论题的讨论。在《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中,博尔赫斯的"想象文本"模糊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同马塞尔·杜尚、安迪·沃霍尔等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一道启发了美国著名哲学家、艺术批评家阿瑟·丹托,使他提出了"艺术终结论"。博尔赫斯致力于小说技巧(如元小说、互文性、讽拟等)的创新,却公开宣布了"小说的死亡",以企盼史诗的复兴以及诗人创造者身份的合一。面对新媒介、新技术和信息内爆带给书籍的冲击,他坚决捍卫书籍的地位,反对书籍消亡论。博尔赫斯以一位作家的知性思索影响了艺术和文学创作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关键词】: 博尔赫斯 阿瑟·丹托 艺术的终结 小说的死亡 书籍的消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学巨擘博尔赫斯诗学研究”【项目批号:12CWW033】 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项目批号:10WWC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号:2013W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83.06
【正文快照】: 在当代理论发展过程中,终结论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深受哲学、艺术、历史、文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与思索。从“哲学的终结”、“美学的终结”到“艺术的终结”,从“上帝死了”、“人死了”到“作家死了”,从“历史的终结”到“艺术史的终结”,从“印刷文明的终结”、“书籍的消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宁;博尔赫斯的想象世界[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则蒿;博尔赫斯的“中国”[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丁念保,王元中,王永霞;自我神话的无情拆解和不断演绎——博尔赫斯的三篇“自我小说”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柳宗宣;;我与博尔赫斯[J];创作评谭;2003年03期
5 闫艳;;长城与书:嬴政的一柄双刃剑——解读博尔赫斯散文《长城和书》[J];名作欣赏;2006年17期
6 闫艳;;论“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7 李彬;;“纸上迷宫”的缔造者——博尔赫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9期
8 朴正元;;简论韩中接受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的情况[J];当代韩国;2007年03期
9 刘静;;论博尔赫斯作品中梦幻的自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姚新勇;;被遮蔽的博尔赫斯——沉默历史的讲述与凝听[J];国外文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倩;;从《世界丑闻》解析博尔赫斯的“作家”身份[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余华;单听;;文学中的现实[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暗与图书[N];广州日报;2003年
2 字有主义·杨吉;博尔赫斯的中国猜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3 何小竹 (诗人,,现居四川);与博尔赫斯单线联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欧阳江河(诗人、评论家);博尔赫斯,他该对我们说抱歉[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舒建华;《博尔赫斯全集》引进纪事[N];文汇报;200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于凤川;纪念博尔赫斯诞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徐立钱;他透过失明的双眼看见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陈家桥;阅读博尔赫斯三章[N];文艺报;2011年
9 林一安;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与情感纠葛[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李成;感受活生生的博尔赫斯[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蓉;时间之书——博尔赫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陈博;博尔赫斯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征;论博尔赫斯作品中的书籍与阅读[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3 姜攀;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世欣;博尔赫斯与中国文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丽娜;帕斯卡圆球中的无极之境——博尔赫斯《虚构集》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张媛媛;博尔赫斯小说文本中的时空形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静;博尔赫斯作品中匕首意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之涵;探究博尔赫斯作品中的现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范菁菁;博尔赫斯与新时期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9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5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