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文学批评的温度、力度和风度

发布时间:2017-08-18 03:16

  本文关键词:文学批评的温度、力度和风度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批评 媒体批评 理论批评 文艺工作 莫言 言说方式 安妮宝贝 主流话语 萧红 起点中文网


【摘要】:面对"批评为什么备受批评"的问题,《人民日报》发表了系列讨论文章,剖析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人们深入的思考。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我们认为,当下的文学批评存在以下症候:理论批评面对生命感知、灵魂触觉时缺少"温度",不能以论者的血脉真情充实研究,而拉大了批评与人生、与文学之间的距离;知识性批评缺乏"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对自身判断力的个性化表达、对文学现场的准确把握缺乏足够信心和底气,而造成批评"力度"的不足;新媒体批评在发言主体身份构成、评价标准设定、言说尺度的把握等方面的"风度"则仍需下足工夫予以提升。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批评;媒体批评;理论批评;文艺工作;莫言;言说方式;安妮宝贝;主流话语;萧红;起点中文网;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一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WR2014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2014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文艺评论”本身的变化相适应,文学批评日益彰显自由、创版关于“文学现象”的系列讨论文章指出:“近年 新,出现了言说渠道媒体化、言说方式时尚化等来,文学批评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表面红火,实 新质,特别是博客、微博、论坛、跟帖、微信等际上却备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颖;;真景物与真感情——辛弃疾田园词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欧鸥;孟祥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移天缩地”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7 韩立平;论张炎对陶渊明之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方建勋;;论邓石如篆刻的气象[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9 孙江南;;试论李煜悼亡诗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10 郑艳霞;;情以景幽——论柳永词中的景物描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李莹;刘丽华;;古典诗词的鉴赏视野与能力训练[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3 高楠;;批评的生成[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4 张桃洲;;郑敏与中国新诗理论的重构[A];东方丛刊(1999年第3辑 总第二十九辑)[C];1999年

5 靳铭宇;;单子:从莱布尼茨到德勒兹[A];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俊;;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大传统[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6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宇飞;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D];暨南大学;2011年

8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颖;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玲;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提高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琴;《闲情偶寄》雅俗共赏的戏曲语言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慧;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诚,姚新勇;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J];文艺争鸣;2000年02期

2 蔚蓝;因特网与文学批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6期

3 杨有山;试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鍌[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4 空草;“文学批评新术语”丛书[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5 颜翔林;怀疑论与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6 殷满堂;论刘勰文学批评的“文本”精神[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周晓燕;对于文学批评的批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欧孟红;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吴坚;文学批评殊途的无限魅力[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黄书泉;文学批评应回到常识中去[J];理论与创作;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古远清;;90年代的文学批评特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4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楠;;文学批评的问题场域[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於可训;;漫议文学批评的有效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余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门文学批评扫描[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9 黄念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10 王一川;;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2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N];太原日报;2005年

3 邢建昌 井华茹;文学批评研究的崭新视角[N];文艺报;2000年

4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N];文艺报;2005年

5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6 讷言;文学批评不是这样简单[N];太原日报;2006年

7 聂珍钊;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及社会责任[N];学习时报;2006年

8 王尧;文学批评:在媒体与学院之间[N];人民日报;2008年

9 刘阳;文学批评何时打破“圈子”[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雷达;文学批评态势与更新之途[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3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雍青;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显硕;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8 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晓燕;政治解冻与文学批评生命的获得[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婷;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2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92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