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视域下《青春咖啡馆》中露姬形象解读
本文关键词:文化身份视域下《青春咖啡馆》中露姬形象解读
【摘要】:《青春咖啡馆》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主人公露姬是作者众多"海滩人"中的一个,莫迪亚诺的身份焦虑在露姬身上有着鲜明反映,在"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参与下,露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青春咖啡馆 露姬 莫迪亚诺 文化身份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青春咖啡馆》是法国当代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青春咖啡馆》继承了作家一贯的风格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超英;自我、他者与身份焦虑——论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及其文化意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论刘庆邦小说的现实性苦难书写[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莹;张宛初;冯菲菲;;身份认同的缺失与追寻——解读《鸽子飞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李杰;;“他者”问题与文学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郭建;洪增流;;“追索”与“构建”——澳洲华裔文学两代作品主题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徐丽娜;;永远的“他者”——试从文化身份角度分析《孤独的人》[J];海外英语;2013年05期
6 黄碧莹;;光的色散——论盖尔·琼斯《六十盏灯》中的流散[J];名作欣赏;2014年33期
7 程奇;;自我的追寻——解读《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玛丽的身份建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认同的结构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9年04期
9 陈海容;;镜像论下的《吸血鬼编年史》[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田娜娜;汪梦君;;微信的自我呈现与身份焦虑[J];新闻世界;201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玉飞;;身份建构与社会信心:上海白领移民实证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严志兰;在闽台商社会适应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韩海燕;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刘红英;严歌苓小说论[D];吉林大学;2014年
8 胡晓玲;澳大利亚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双重他者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9 邓伟;后殖民视域下的新移民文学批评[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倩倩;找寻自我的存在之图[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文婕;《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意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房丽;身份的不确定性:正常抑或非常?[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建刚;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冲突与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闫美萍;家园乌托邦[D];暨南大学;2004年
6 颜敏;七十年代末以来印华文学中的异族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7 马淑贞;马华小说的异族想象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8 曲瑾;新移民女作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罗玉红;多重自我下的文学想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佳人;艺术创作与身份意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凡凡;;族裔文化身份的构建——电影《我知道笼中的鸟儿为何歌唱》评析[J];电影文学;2013年08期
2 蔡圣勤;李丽娟;;库切小说《耻》中人物的文化身份与生民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3 罗列;;翻译、性别与现代身份的建构——论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译者翻译中的性别政治诉求[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4 杜霞;人在边缘:异域写作中的文化认同[J];华文文学;2005年02期
5 潘学权;文学翻译与文化变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大鹏;;无处归家——《安琪拉的灰烬》中流散身份问题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邱明丰;;跨文明视野与流散者批评[J];小说评论;2008年S2期
8 陈兆荣;隐形流浪:关于《根》的文化解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赵同增;司强;;《兄弟之生死同盟》文化批判[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10 文永辉;;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保护存在问题及制度完善——基于对贵州的田野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桐;是还是变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夏文青;故乡传统意义的消逝[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9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1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