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战火中的“喀秋莎”——谈卫国战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7-08-23 18:24

  本文关键词:战火中的“喀秋莎”——谈卫国战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伊萨科夫斯基 勃朗 火中 瓦西里耶夫 法捷耶夫 战火硝烟 拉斯普京 吉耶 王士燮 地下工作者


【摘要】:正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战争期间创作了一首诗歌《喀秋莎》,描写身处后方的年轻姑娘对前线恋人的思念和等待,在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为其谱曲之后,这首歌曲立刻传遍了整个苏联,成为前方战士最喜爱的歌曲,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唱着《喀秋莎》,想念着自己身处远方的亲人,“喀秋莎”这个名字成为爱与等待的象征。战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伊萨科夫斯基;勃朗;火中;瓦西里耶夫;法捷耶夫;战火硝烟;拉斯普京;吉耶;王士燮;地下工作者;
【正文快照】: 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战争期间创作了一复仇”。[1]在奈米西斯身上体现了古老的伦理道首诗歌《喀秋莎》,描写身处后方的年轻姑娘对前德准则,即复仇的正义性。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线恋人的思念和等待,在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为后,个体的复仇受到了法律的制衡,而在特殊的战其谱曲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晨瑜;论伊萨科夫斯基诗歌创作特征[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6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26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