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号园中的瓦尔登湖式漫步——《北京,最后的纪念》与《瓦尔登湖》美学构建之异同
本文关键词:711号园中的瓦尔登湖式漫步——《北京,最后的纪念》与《瓦尔登湖》美学构建之异同
更多相关文章: 《北京 最后的纪念》 《瓦尔登湖》 生物区域主义 美学构建
【摘要】: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又名《711号园》)虽在美学构建上借鉴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视角,却展示了不同的生态审美观和文化观。但是,两者存在相通之处,即都是基于生物区域主义的本土化创作。这种不同而"和"的现象体现了东西方审美旨趣的呼应和融合。区域生物主义引导下的对话与传承是本土生态话语构建的途径,也是实现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北京 最后的纪念》 《瓦尔登湖》 生物区域主义 美学构建
【分类号】:I106-03
【正文快照】: 阎连科于2009年根据自己在711号园一处四合院内居住的经历,写就了《北京,最后的纪念》一文。因其以优美的文笔展示了自然之美,万物之灵,被读者称为“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言,自己的这部作品是“向《瓦尔登湖》致敬”。然而,这一“致敬”并不仅仅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钦;;重返大自然的心灵之湖——读《瓦尔登湖》[J];农电管理;2009年09期
2 陈爱华;;时间的玫瑰:国内《瓦尔登湖》翻译出版情况研究[J];中国出版;2011年08期
3 何玉蔚;;《瓦尔登湖》与中国大学教育的缺失[J];文学教育(上);2012年02期
4 李毅;对《瓦尔登湖》中译本的几点意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4年06期
5 冯亦代;宁静的《瓦尔登湖》[J];读书;1997年11期
6 艾萍娥;;试论《瓦尔登湖》中的简朴生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4期
7 杜爱民;;寻找《瓦尔登湖》[J];中华散文;2006年08期
8 刘宝;;生态和谐之美与理性之光——《瓦尔登湖》的美学艺术赏析[J];考试周刊;2011年57期
9 张群芳;《瓦尔登湖》的生态意蕴[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10 龚晓辉;进入《瓦尔登湖》[J];名作欣赏;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宁;;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传统主义批评解析《瓦尔登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波;《瓦尔登湖》的仿制品还有意义吗?[N];工人日报;2007年
2 吴锡平;心灵和现实的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赵荔红;三格客栈:《瓦尔登湖》似的生活[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白纸黑字》抒写中国《瓦尔登湖》[N];深圳商报;2012年
5 徐春培;静湖之思[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6 张少恩;阅读《瓦尔登湖》[N];工人日报;2002年
7 杨灏;一生中的一本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黄里;美国自然文学——感触与我们平行的世界[N];四川日报;2014年
9 孙 群;如水淌过心灵的文字[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兰守亭;《瓦尔登湖》:梭罗独居湖畔孕育出的珍珠[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英;《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中国的接受[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巍;《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范钦佩;《瓦尔登湖》—生态思想和实践的朝圣历程[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辉;多元文化语境中徐迟译《瓦尔登湖》的现代诠释[D];中南大学;2006年
5 陈晨;《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思想解读[D];扬州大学;2008年
6 邹玲平;《瓦尔登湖》的生态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菊平;《瓦尔登湖》的生态叙事—湖泊书写[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丽玲;《瓦尔登湖》的深层生态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丁晓菲;《瓦尔登湖》中的理想主义色彩解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10 赵宇婧;接受美学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译本比较[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6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