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叙事:狄金森诗歌中的隐喻与转喻
本文关键词:死亡叙事:狄金森诗歌中的隐喻与转喻
【摘要】:狄金森诗歌中大量使用隐喻与转喻,尤其在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中,隐喻和转喻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达到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狄金森对于"永恒"的追求。狄金森在诗歌中用转喻手法主要展示有关死亡的意象,利用相邻性替换原则,通过并置、连缀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与死亡相关的事物,以说明这个世界的悲剧性意味;而隐喻手法则利用相似性替换原则,将这些死亡意象用来指涉"永恒""神性"这些本质性、理想性和超越性的事物,从而表明死亡也是一种超越,是进入永恒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狄金森 诗歌 隐喻 转喻 永恒
【基金】:宁夏大学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他性哲学之维:狄金森诗学研究”(SK1434)
【分类号】:I712.072
【正文快照】: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共创作1 775首诗,被公认为美国最经典的作家之一,广受读者和评论界好评。20世纪以来,人们对狄金森作品的研究热度一直未减,对她的评价愈来愈高,狄金森研究也越来越国际化。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燕;邢秋霞;;皮亚杰心理逻辑与一般意义上逻辑的区别[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朱长兵;;试论三种逻辑关系——以形式与内容关系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付义;论事物的析构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刘明明;;推类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原型(上)[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5 孔祥敏;;论墨家逻辑的必然得出[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吴敏;刘东丽;;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实践智慧”及对我国德育的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7 赫雅书;;中国共产党本质特征的逻辑证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论述[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8 陈诚;;范畴·谱系·历史——评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艳茹;;索绪尔关于文字的悖论[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周毅;;略论司法三段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2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王晓朝;;我疑故我在——论奥古斯丁神哲学的形上起点[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4 芮欣;;延异的“弥赛亚”——从胡塞尔的《几何学的起源》谈起[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七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3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严志永;在划分数据空间的视角下基于决策边界的分类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姚修杰;康德自由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虎;自由、法律和制度稳定性[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明耀;民法适用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华;社会幸福感心理结构的跨群体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陈岭;歌词隐喻理解对声乐教学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吴俊敏;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对策探讨[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王俊峰;新论题学法学方法及其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超;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夏建聪;法律诠释学三大模式的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会霞;缺席的童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雨;蒯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邓欢;消费社会境遇中广告审美文化的批判与建构[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对立的世界——狄金森其人其诗[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刘保安;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3 岳红;;试论狄金森献身诗歌的独特选择[J];科技资讯;2007年02期
4 肖丽华;;消解男权美学权威的歌手——从狄金森研究中的几个重大争议论其创作价值[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青青;;狄金森形象的百年变迁[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史迹;兰萍;;试论狄金森第754首诗的语境与哲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绳菊;;浅谈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信仰转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于敏;;女性如花——狄金森诗歌中的花朵隐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2期
9 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10 阮敏桑;;“神圣之伤”:论狄金森诗歌中“死亡”的认知意义[J];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小香;;无名的狄金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的诗歌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游庆珠;;打破传统,各领风骚在诗坛——惠特曼与狄金森比较初探[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庆云;孤独是迷人的[N];文汇报;2002年
2 刘庆云;孤独是件困难的事[N];中国保险报;2002年
3 贾晓伟;“光合作用”与诗人狄金森[N];北京日报;2011年
4 彭坚;狄金森诗歌的一种情结[N];文艺报;2007年
5 盛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重写文学史还是要有点“中和之气”[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江枫;青年翻译家的浮躁心态和教育缺陷[N];文学报;2013年
7 何云波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比较文学与围棋文化研究所所长;让孩子快乐地打开智慧之门[N];围棋报;2011年
8 顾文豪;他们是这么活过来的[N];文汇报;2014年
9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陈晓律 管洪亮;英国漫画与法国大革命[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金娥;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3 金文宁;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焱;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贾纪红;狄金森诗歌中的变异与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妍;试析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宗教内涵[D];郑州大学;2003年
4 王和平;狄金森诗歌汉译中的意义流变[D];北京大学;2012年
5 马静;狄金森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朱琼敏;突破有限—论艾米莉·狄金森的“私发表”[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青青;艾米莉·狄金森现代性的心理学解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白云;解析狄金森诗歌中“天堂”的幻象[D];河北大学;2007年
9 赵静;一个自由奔走的灵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之芳;矛盾的灵魂,,叛逆的精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6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