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亚氏悲剧理论视域下的《店员》

发布时间:2017-08-25 18:32

  本文关键词:亚氏悲剧理论视域下的《店员》


  更多相关文章: 伯纳德·马拉默德 《店员》 亚里士多德 悲剧 悲剧审美 悲剧净化


【摘要】:马拉默德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继辛格、贝娄之后又一个著名的犹太裔作家,被评论家们称之为二十世纪真正的犹太作家或是犹太味最浓的作家(谢尔登.诺曼.格雷布斯坦,1980:78)。马拉默德善于通过描写犹太小人物的苦难经历来书写犹太民族坚韧而善良的品格。他的小说《店员》发表于1957年,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小杂货店的一段兴衰史和几个与小店有关人物的生活经历,浓缩地再现了在生活苦海中顽强挣扎的普通犹太杂货店主莫里斯的一生,揭示了道德信仰的力量。莫里斯用他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意大利裔青年弗兰克,从而使他皈依了犹太教,接受了犹太人的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的第六章谈及悲剧定义及悲剧的作用时,给悲剧下了一个经典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亚里士多德,2006:30)。在这个定义中,“净化”(Catharsis)被认为是悲剧的核心作用,而怜悯和恐惧则是净化作用的情感基础。苦难主题始终贯穿《店员》的始终,主人公莫里斯一家人的遭遇充满悲剧色彩,而莫里斯本人则更是小说里一位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欣赏这部小说,读者会被小说的悲剧魅力深深感染。在亚氏看来,“‘净化’即悲剧艺术在观众(读者)身上产生怜悯、恐惧之情,并通过把这种痛苦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宣泄,达到心灵的一种舒畅和松弛,也就实现了心灵的‘净化’。”(程孟辉,1994:46)亚氏的悲剧“净化”说更关注于通过欣赏悲剧,,读者或观众的情感能否得到“净化”,因此这也成了评判一部悲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本文以亚氏的悲剧理论为基础,试从悲剧主题,悲剧人物以及悲剧情节三方面分析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挖掘小说中的悲剧审美价值,以期更好的理解悲剧小说道德教化和心灵引导的双重功用。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 《店员》 亚里士多德 悲剧 悲剧审美 悲剧净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Synopsis5-7
  • 摘要7-12
  • abstract12-22
  • Introduction22-32
  • 1. Bernard Malamud and The Assistant22-24
  • 2. Literature Review24-28
  • 3. Aristotle's Theory of Tragedy28-32
  • Chapter One Tragic Theme32-40
  • 1.1 Aristotle's Tragic Theme32-33
  • 1.2 The Tragic Theme in The Assistant33-40
  • 1.2.1 Background of Suffering Theme33-36
  • 1.2.2 Suffering of Morris36-40
  • Chapter Two Tragic Character40-48
  • 2.1 Aristotle's Tragic Character40-41
  • 2.2 The Tragic Character in The Assistant--Morris41-48
  • 2.2.1 Goodness and Hamartia41-42
  • 2.2.2 Fitness and Similarity42-44
  • 2.2.3 Diversity and Unity44-45
  • 2.2.4 Necessity and Probability45-48
  • Chapter Three Tragic Plot48-56
  • 3.1 Aristotle's Tragic Plot48-49
  • 3.2 The Tragic Plot in The Assistant49-56
  • 3.2.1 The Unity49-52
  • 3.2.2 The Peripety and Recognition52-56
  • Chapter Four Tragic Catharsis56-64
  • 4.1 Tragic Catharsis --Pity and Fear56-59
  • 4.2 Tragic Catharsis in The Assistant59-64
  • 4.2.1 Psychological Catharsis59-61
  • 4.2.2 Moral Catharsis61-64
  • Conclusion64-68
  • Works Cited68-72
  • Acknowledgments72-7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再论“卡塔西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徐莉华;参孙悲剧的心理效应[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乔国强;;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4 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魏啸飞;《伙计》中的“相遇”哲学[J];外国文学;2002年05期

6 裴浩星;;创伤理论视阈下马拉默德创作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汪正龙;亚理士多德悲剧净化说新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裴浩星;;在荆棘中追求女性自我和理想生活——读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有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5期

9 李莉莉;;国内马拉默德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乔国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73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3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