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中女性成长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纱》中女性成长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长小说 女性成长 成长引路人 男性压迫 女性意识
【摘要】:毛姆是著名的英国作家,在拥有众多读者和超高知名度的同时,因强调作品的娱乐性,很长时间以来被排除在一流作家之列。但毛姆从未放弃过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来探索生活、人性和文学。《面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凯蒂因无法抵挡诱惑而出轨的风流韵事——也正是这一点使其在创作之初饱受争议。而毛姆在《面纱》中对于人生的探索所企及的高度绝不止于此。作为一个人,女主人公在诱惑和考验之间奔突冲撞,最终在困境中突围出来;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家庭、社会的层层重压,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折磨之中隐忍、砥砺,最后终于揭开了生活的面纱,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现有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东方主义解读文本中的殖民主义倾向,从自然主义解读《面纱》中所体现的毛姆的自然主义思想,从弗洛伊德心里分析的角度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觉醒,从荣格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悲剧婚姻的原因等方面。本文分析《面纱》中女性成长的主题。首先,本文结合成长小说的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独特的成长过程。除此之外,本文还将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此来扩大本小说的研究视角。本文首先对成长小说的定义、发展的现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其次,本文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角度对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成长小说中,“引路人”这一角色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依据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中的人物从正面引路人、反面引路人及成长中的伙伴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本文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对女主人公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以及促其女性意识觉醒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女主人公的局限性。《面纱》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成长最小说。女主人公经历了成长小说中主人公所经历的考验,同时,她也有属于女性的成长的烦恼。她经受了所有的考验,最终成长为成熟独立的女性。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面纱》这部小说的研究角度,同时也加深了对毛姆作品的理解,但仍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成长小说 女性成长 成长引路人 男性压迫 女性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7
- 1.1 The Author and His works11-12
- 1.2 Literature Review12-15
- 1.3 Thesis Statement15-17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7-26
- 2.1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ldungsroman17-22
- 2.1.1 The Definition of Bildungsroman17-18
- 2.1.2 The Development of Bildungsroman18-22
- 2.2 Theories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22-26
- 2.2.1 The Background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22-23
- 2.2.2 Theories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23-26
- Chapter 3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Process of the Heroine26-32
- 3.1 Traditional Narrative Pattern of Bildungsroman26
- 3.2 The Process of Kitty's Growth26-32
- 3.2.1 The Innocence of Kitty's Concept of Marriage26-27
- 3.2.2 The Temptation of Extramarital Affair27
- 3.2.3 Escape from Her Awkward Situation27-28
- 3.2.4 Ordeal in the Plague Area28
- 3.2.5 Perplexity About Life28
- 3.2.6 Epiphany About life28-30
- 3.2.7 Losing Innocence30-31
- 3.2.8 Understanding Life and Herself31-32
- Chapter 4 An Analysis of The Painted Ve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racters32-40
- 4.1 Major Characters in a Bildungsroman32-33
- 4.2 Main Influential Characters of Kitty's Growth33-40
- 4.2.1 Positive Initiation Guides33-37
- 4.2.2 Negative Initiation Guide37-38
- 4.2.3 Initiation Companion38-40
- Chapter 5 An Analysis of The Painted Ve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ne Theme40-57
- 5.1 The Awaking of Kitty's Feminine Consciousness40-46
- 5.1.1 Sacrifice to the Patriarchal Society40-42
- 5.1.2 Craving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Her Sexual Desire42-43
- 5.1.3 Quest for Her Sense of Existence43-44
- 5.1.4 Final freedom from Bondage of Marriage and Unrealistic Love44-46
- 5.2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Kitty's Feminine Consciousness46-57
- 5.2.1 Different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 Genders46-48
- 5.2.2 Male Domination Upon Female Characters48-54
- 5.2.2.1 Her Husband:the Subject49-51
- 5.2.2.2 Her Lover:the Manipulator51-52
- 5.2.2.3 Waddington:the Commander52-54
- 5.2.3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Family54-57
- Chapter 6 Conclusion57-61
- 6.1 Major Findings57-60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60-61
- Bibliography61-64
- Papers Published During the Study for M.A.Degree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人本主义的人格发展观与积极人格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 王红时;范晓玲;;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周东滨;;社会礼仪教育应是当代青少年融入社会的必修课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4 周正怀;;中小学教师自我实现观刍议[J];沧桑;2008年04期
5 谭保斌;;人体美的文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张小伟;;浅谈我国的弗洛姆研究历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向洁;;沈从文:人事、梦与文学叙事[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宝森,刘汝萍,张皓;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梅丽;;《时震》的矛盾开放手法[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10 杨旗;;灵与肉的冲突:杰克·凯鲁亚克的佛教思想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顾春花;;蜷缩于己: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审美心理[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崔凯;企业创新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沈红芳;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D];河南大学;2004年
5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6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杨微;女性服饰妆容与唐代审美趣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超兵;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志伟;道德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7 常红霞;行走在荒诞与反抗之间[D];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
8 郭艳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涛;《圣经》“爱德”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翠娟;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1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