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空间批评视阈下《黑暗前的夏天》中凯特的自我发现

发布时间:2017-09-23 06:36

  本文关键词:空间批评视阈下《黑暗前的夏天》中凯特的自我发现


  更多相关文章: 多丽丝·莱辛 《黑暗前的夏天》 社会空间 自我发现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2013)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其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等多个领域,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给读者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其出版于1973年的《天黑前的夏天》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特在一次夏日旅行中自我发现的故事。该小说显示着莱辛对女性的一贯关注,其中婚姻、家庭、中年危机等话题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黑暗前的夏天》是莱辛唯一一部每章都有标题的小说,全书根据女主人公凯特的旅行地点变换共分为五章,即:“在家”、“在国际食品组织”、“在旅途”、“在酒店”、“在莫琳的公寓”。每个标题都暗示着一个具体或抽象的空间,并且,每种空间经历都影响着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认知。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特在不同的空间体验转换中历经自我迷失,自我觉醒,最终达成自我实现。由此可见,空间体验对其自我发现之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暗示着空间和空间内主体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空间”本是物理学、地理学等领域的概念,得益于西方20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始对“空间”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思考,文学文本中的空间也日益引起关注。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于1974年发表的著作《空间生产》标志着人文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他强调空间的社会性和空间与空间主体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社会空间包含的三重含义,即: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本文基于小说《黑暗前的夏天》中体现出的空间体验对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列斐伏尔社会空间批评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女主人公凯特从迷失、到觉醒,并最终实现自我的认知过程,分析该过程中不同的空间体验对其自我认知的影响,以此尝试从空间角度对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发现过程进行阐释。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引言是本论文的写作背景,依次介绍了多丽丝·莱辛其人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及其在英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黑暗前的夏天》的故事梗概、写作特点及当前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详尽阐释了西方20世纪后期的“空间转向”、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引起了专家学者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空间”的关注,列斐伏尔提出社会空间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三重含义。他认为空间不仅是社会生产的结果,其本身也是再生产者,影响着空间内的主体行为。这一观点为《黑暗前的夏天》的阐释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第二章通过梳理女主人公凯特从自己家到国际食品组织大楼的空间转换对其自我认识的影响,分析了空间实践与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迷失。空间实践指空间中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小说开篇伊始,女主人公凯特所处的两个主要物质空间是自己家的房子和国际食品组织大楼,孤独夏日的到来让她对自己在家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感到焦虑,琐碎机械的工作又让她对自己在国际食品组织大楼作为一名职业女性的身份充满疑惑,从家庭到社会职场的空间转换使她的自我认知陷入迷惘。第三章通过阐释社会规约中“母亲”和“淑女”概念对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认知的影响,分析了空间表征与凯特的自我觉醒。空间表征指概念化的空间。无论在自己家中还是在职场,“母亲”和“淑女”的概念始终困囿着凯特,这使之对自己的认知不知所措。然而,与小情人杰弗瑞的西班牙之旅、自己因病而衰老的容颜及最后与年轻女孩儿莫琳的相处终于使她意识到困囿于“母亲”和“淑女”概念下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我。第四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凯特在看戏与做梦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分析了表征的空间与凯特的自我实现。表征的空间指想象力所发挥作用的空间,其中文学作品和梦境是其典型代表。小说中屠格涅夫的《乡村一月》和凯特的海豹之梦都对其自我认识有着重要影响。重温《乡村一月》,凯特对该剧的女主人公娜塔莉亚的理解有了质的变化,她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是剧中的娜塔莉亚;同时,凯特的海豹之梦中她帮助一只受伤海豹回归大海的经历也带给了她新的自我认知。最后,凯特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结论部分指出,小说《黑暗前的夏天》中所显示的空间体验与女主人公凯特自我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本文的论述提供了切入点,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观点为本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构建的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三重空间意义对女主人公凯特自我迷失、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自我发现进程的影响,从空间角度对小说《黑暗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寻找自我的过程进行阐释,为该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指出凯特经过夏日之旅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同时,也印证了空间与空间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提醒大家空间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处理好自身与自己所在空间的关系。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黑暗前的夏天》 社会空间 自我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Introduction12-22
  • 0.1 Doris Lessing and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12-16
  • 0.1.1 Doris Lessing12-14
  • 0.1.2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14-16
  • 0.2 Literature Review16-20
  • 0.2.1 Overseas Research16-18
  • 0.2.2 Domestic Research18-20
  • 0.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0-22
  • Chapter One Space Theory22-30
  • 1.1 The Spatial Turn22-25
  • 1.2 Lefebvre’s Space Theory25-30
  • Chapter Two Spatial Practice and Kate’s Self-confusion30-38
  • 2.1 Kate’s Loss as a Selfless“Queen Ant”in the House30-34
  • 2.2 Kate’s Doubt as a Professional Woman in the Global Food34-38
  • Chapter Three 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and Kate’s Self-awareness38-47
  • 3.1 Kate’s Refusal of the Role of Mother38-42
  • 3.2 Kate’s Denial of the Role of Lady42-47
  • Chapter Four Representational Space and Kate’s Self-realization47-54
  • 4.1 Kate’s Self-knowledge in the Play A Month in the Country47-50
  • 4.2 Kate’s Self-discovery in Her Seal Dream50-54
  • Conclusion54-58
  • Bibliography58-62
  • Acknowledgements62-63
  • 个人简历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建军,葛静萍;自我发现的旅程——评莱辛小说《黑暗前的夏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903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03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