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象征主义看《推销员之死》中的多重主题

发布时间:2017-10-01 07:42

  本文关键词:从象征主义看《推销员之死》中的多重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意象 多重主题


【摘要】: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现代悲剧,米勒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深化作品的主题,使意象贯穿全剧。本文通过对剧中一系列意象的解读,挖掘出其深刻含义,展现扭曲的美国梦,人物关系异化,小人物的悲剧等多重主题,进一步探究《推销员之死》的艺术价值。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意象 多重主题
【分类号】:I712.073
【正文快照】: 引言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1915-2005),美国最杰出的三大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米勒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中成长,这个时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认识到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的脆弱。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柯建华;;论《推销员之死》中的伦理冲突[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方昌时;;悲剧的深广与朴素而独特的叙事——重读世纪末奇书《日光流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孔力媛;;解读生存者悲剧的精神状态——读毕飞宇《青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4 彭雪莉;;美国梦的幻灭——《推销员之死》主题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5 郭敏;;《推销员之死》:一个小人物的性格悲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马礼霞;;评《老人与海》中的荒诞意识[J];长城;2012年04期

7 欧毅;;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玛丽的语言异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欧毅;;从尤金·奥尼尔的信件看其悲剧观[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王青;;目的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早期译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崔娟娟;孙瑜;;《立春》的悲剧美[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晓芳;;浅论《基坑》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及其悲剧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初清华;;人类生存境遇的解构与重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生命哲学试析[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3 黄晓敏;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6 焦小婷;多元的梦想[D];河南大学;2006年

7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齐欣;品特戏剧中的悲剧精神[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萌;亨利·詹姆斯的国际主题在《黛西·米勒》中的表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珍;虹影小说的悲剧性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曹燕利;论悲剧性作品的体验式阅读教学[D];河南大学;2011年

5 霍洁;一朵脆弱的彩色玫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倩;幽灵般的对象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煜;论雷蒙德·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婧;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琳;解析《洛丽塔》中的悲剧人物及其成因[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杨静;论方方小说的悲剧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继德;访阿瑟·密勒[J];外国文学;1987年05期

2 聂珍钊;;《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4 郭继德;阿瑟·密勒的戏剧创作[J];文史哲;1984年05期

5 黄开红;;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访聂珍钊教授[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喜;《推销员之死》:“美国梦”的悲歌[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2 朱新福;现实、幻想、回忆——谈《推销员之死》的表现手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江永霞;现实的梦境——《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感悟[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乔青水;“突转”和“发现”在剧情中的应用——来自《推销员之死》情节的剖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李蓉;重读《推销员之死》[J];四川戏剧;2005年03期

6 郭岩,张颖;旧梦终结 新梦诞生——探析《推销员之死》的悲剧魅力[J];外国语言文学;2005年02期

7 刘瑞敏;;《推销员之死》中的美国社会[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吴礼敬;;“左右为巫难”——从《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谈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抒飞;冯锐;;“美国梦”的悲剧——《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推销员之死》比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星;;《推销员之死》中的理想主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玲林;;论《推销员之死》中烟消云散的“谎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秋平;赵淑芳;;论《推销员之死》中洛曼悲剧命运的原因[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蕾;;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悲剧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廷芳;《推销员之死》及其复排[N];北京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刘淼;《推销员之死》的中国缘分[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康慨;不存在的儿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瑶;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戏剧《推销员之死》中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卢焱;《推销员之死》[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佳;对《推销员之死》中对白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菲;欲望与恐惧—从心理分析角度洞悉《推销员之死》中普通人的心灵[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郑宝玲;探索《推销员之死》中的困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娜;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推销员之死》的主题与技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闵敏;《全是我的儿子》和《推销员之死》中的“替罪羊”[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振红;顺应论视角下对英若诚戏剧译作《推销员之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慧;《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素凤;论《推销员之死》的悲剧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2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52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