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二军医大学》 2013年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
田海英
【摘要】:背景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 PEComas)是列入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软组织分类中的间叶性肿瘤,以上皮样细胞围绕血管呈器官样、放射状排列并特异性表达黑色素细胞和肌细胞标志物为特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AML)是PEComas家族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常累及肾脏和肝脏,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如心脏、纵膈、肺、上颚、阴道等。Ishank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我院于1992年在国内首次报道HAML。WHO肿瘤分类将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归为恶性不确定分化方向的肿瘤范围。自Dalle等2000年首次报道一例恶性HAML的病例后,陆续有一些关于HAML具有恶性行为的报道。鉴于该肿瘤可能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然而对于预测HAML的恶性潜能,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形态学指标。本研究将根据我院病理科档案库资料,探讨从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经手术切除的244例HAML的临床和分子病理特点。 研究目的 ⑴探讨单中心最大系列手术切除的H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为临床和病理学正确诊断HAML提供组织病理学依据。 ⑵探讨HAML与瘤旁肝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改变,了解血管生成在该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探讨HAML的基因变异情况,了解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病理机制。 研究方法 (1)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病理科在2001年1月~2012年11月,病理库存档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44例手术切除HAML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来源于原始病历记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按照WHO制定的《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的组织分类》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为HAML。建立HAML患者的临床数据库,有关肿瘤大小、组织结构、细胞类型及免疫组化结果等来源于病理诊断报告。为研究HAML的发生与各个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将HAML患者分别按照性别、年龄、瘤体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等参数进行分组。 (2)随机选取34例2012年手术切除的组织蜡块进行血管内皮标记物CD34免疫组化染色,以单位面积内CD34阳性血管数作为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计算肿瘤内和瘤旁肝组织内的MVD,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并结合HAML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分析MVD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3)通过文献复习,选取在HAML中高表达的肌醇聚磷酸盐-4-磷酸酶-类型2基因(insitol polyphosphate-4-phoshatase,typeⅡ,INPP4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1)基因,及低表达的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基因相关联的微卫星。此外,根据前期临床资料统计,我们发现HAML在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另选取与人雄激素受体(human androgenic receptor,AR)基因相关的微卫星位点。HAML的发生常与结节性硬化综合征有关,因此又选取与结节性硬化综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基因有关的微卫星位点。重点以HAML中的上皮样成分作为研究对象,了解HAML的发生是否与基因不稳定性有关。 结果 (1)近10年期间HAM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女性发病人数始终多于男性。244例HAML病例中,男女发病人数分别为68例(27.87%)和176例(72.13%),男:女=1:2.6。年龄分布范围为17~79岁(44.28±9.70岁),女性的发病年龄主要介于30岁~60岁之间(54.0%),男性患者的年龄多大于60岁(47.1%)。大多数HAML患者发病时,无特殊临床症状。HAML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BMI<18.5组和BMI介于18.5~24组的HAML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分别为86.4%和66.3%,BMI>24组的HAML患者全是男性。HAML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提示, HAML患者的肝功基本正常,且血清学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HAML以单发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右肝。瘤内是否发生出血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24),当瘤体直径大于5cm时瘤内出血的病例明显增多。肿瘤单发还是多发与肿瘤大小之间也有紧密联系(P=0.008),肿瘤以单发为主。 (2) HAML组织的MVD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肿瘤≤5cm组与肿瘤>5cm组的MVD具有明显差异(P=0.001),且肿瘤大于5cm时,MVD明显升高。与瘤旁正常肝组织相比,肿瘤内的MVD显著升高,且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0)。 (3)30例HAML中,MSI的发生率为22例(73.3%),LOH的发生率为14例(46.7%),微卫星变异率为25例(83.3%)。5例(16.7%)发生微卫星稳定,21例(70%)发生低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4例(13.3%)发生中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无高频微卫星不稳定发生。 FN基因的RH78451位点为微卫星高频位点, FN基因的D2S2635、RH102231,INPP4b基因的D4S826位点为微卫星中频位点,其余全部为微卫星低频位点。30例HAML中,FN的变异率为21例(70%),IGF1的变异率为13例(43.3%),INPP4b的变异率为10例(33.3%),TSC1的变异率为5例(16.7%),AR的变异率为3例(10%)。 结论 1、HAML患者常发生在中青年女性,且近10年女性发病人数始终多于男性,提示该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性别有关。不同性别的HAML患者的BMI具有明显差异,女性患者的BMI<24,且BMI<24的HAML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MI>24的HAML患者只出现在男性。 HAML的生物学行为与瘤体的大小有关,因此,当肿瘤直径大于5cm时,需要引起重视,目前治疗HAML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术后预后良好,对于大于5cmHAML术后应加强随访,早期发现可能复发的病灶。 2、血管生成在HAML的发生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直径>5cm时,MVD明显升高。与瘤旁肝组织相比,肿瘤内的MVD明显升高。 3、83.3%的病例发生微卫星变异(MSI/LOH),说明HAML的发生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尤其是中频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需要加强术后随访,及早发现可能的复发灶。FN基因的RH78451位点为微卫星高频位点,提示该标记物对于HAML的诊断可能具有潜在价值。 在HAML中,所选基因的变异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FN,IGF1,INPP4b,TSC1,AR。提示变异率高的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联度比较大,关于其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还需深入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医术,李玉林,李一雷,王心蕊,张丽红;TGFβ_1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中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纪小龙,申明识,尹彤;血管周细胞及其肿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3 钟定荣,纪小龙,李向红;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形态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4 李爱军,周伟平,吴孟超,丛文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春林;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帆;;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于金海;所剑;李有柱;王忠义;刘国辉;王权;;Fe~(3+)-CMC对腹膜损伤模型大鼠腹膜损伤部位TGF-β及FGF表达的抑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4 于天源;袁英;孙阿娟;谢元华;孙超;;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5 张晓;张芳;刘希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诊断[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郎志峰,高维娟,袁国红,孟凡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胡玲;胡健蓉;贾金平;;灯盏花素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06期
8 黄福华,王坚刚,郑斯宏;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脏保护[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1期
9 盛西陵;王东明;陈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L-10、NOS、iNOS的变化[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12期
10 郑建明,詹溶洲,郑唯强,朱明华,王艳丽,王建军,龚志锦;手术后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探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友权;孟尽海;白洁;;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进展[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家旭;唐已婷;赵歆;徐洪雁;;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相关脑区CRF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影响[A];2002中医药博士论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C];2002年
3 严芳;孙磊;;米氮平对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平;银杏叶提取物对AFB1致大鼠肝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石斌山;FEN-1基因功能及其在遗传不稳定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赵海滨;中风病先兆证高危因素调查及清热解毒法防治先兆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韩春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急性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张思超;脑肠相通病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6 陈金星;功能基因群调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证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曹继刚;前列腺增生细胞信号因子表达及仙甲汤调控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8 马宏博;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于静;类风湿关节炎"证"的演变规律及养血活血方部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王晓君;开窍通腑法对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艺;预适应理论抗缺氧脑损伤效应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欧超;金花茶在黄曲霉毒素B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斌;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胡晓璐;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吴洋鹏;和中消胀超微颗粒对腹腔镜治疗胆囊疾病术后肠麻痹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连渊娥;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酶1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三怡;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内源性大麻素类物质anandamide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吴菲;“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彬;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楠楠;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胆气郁型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作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医术,李玉林,王心蕊,朱桂彬,张丽红,吴珊,李一雷;肉芽组织内血管生成过程中周细胞的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纪小龙,李仁欠;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及其肿瘤[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志强,王善政,曹永成,卢兆桐,孙桂武,寇仁业,刘建;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密度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年04期
2 尹家俊,宋燕,王晓波,曲文志,孟庆成;乳腺癌中c-met及p53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3 涂毅;姚峰;魏文;孙圣荣;;胃癌中微血管密度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4 李媛;刘源;周峻;董绍忠;金岩;;Id1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5 李媛;杨新杰;刘源;陆伟;董紹忠;;分化抑制因子-1在颊黏膜鳞癌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6 张宁宁;刘文超;薛研;;人结肠癌组织中Ra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年06期
7 卞修武,史景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年04期
8 战忠利,孙慧,闫庆娜,孙保存,白景文,杨海贤;人肺癌细胞LALU血管生成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年06期
9 陈卫霞!610041成都,闵鹏秋!610041成都,宋彬!610041成都,肖邦良!610041成都,刘燕!610041成都,王文冬!610041成都,陈宪!610041成都,徐剑英!610041成都;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4期
10 李慎江;CT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田福亮;鲍倩;唐志鹏;王书奎;;CD147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詹启敏;;p53-GADD45通路参与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微环境[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1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黄彦钦;郑树;;微卫星不稳定大肠癌少见淋巴结转移[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蔡国响;蔡三军;徐烨;师英强;管祖庆;廉朋;彭俊杰;周晓燕;杜祥;施达仁;;微卫星不稳定和远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A];2005年浙江省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大肠癌转移与复发的诊治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王培林;黄信孚;谢玉泉;;人乳腺癌转移抑制的初步实验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威;朱春芝;蒋立辉;史金风;樊蓓;;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谭光宏;侯建梅;魏于全;;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治疗研究进展[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英剑;孙晓明;胡成进;闻新棉;;乳腺癌组织KLK5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贾忠;金慧成;封光华;罗中尧;张健;郭智东;;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的选择[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2 何雷;[N];健康报;2009年
3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09年
4 记者 冯国梧;[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天舒 王其玲;[N];健康报;2009年
6 记者 陈建强;[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陈欣然;[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刘道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实习生 蒋洪涛;[N];科技日报;2010年
10 Adam Feuerstein;[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方;Gadd45a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王立新;论白介素-10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吴越;MSCT灌注成像评价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黄彦钦;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及微卫星不稳定胃肠道癌临床病理和错配修复基因变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郑少萍;FGFR1重组蛋白疫苗联合吉西他滨抗小鼠肿瘤血管生成及其超声评价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邹月芬;肿瘤三维细胞模型中应用RNAi抑制HIF-1和VEGF表达及与肿瘤照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凌贤龙;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和核内整合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8 鞠海星;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与染色体不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焦解歌;猪Endoglin DNA疫苗诱导抗肿瘤血管生成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夏向文;动脉内IL-12基因治疗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海英;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杨锐;p55PIK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韩晶;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COX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童庆春;口腔鳞癌中i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1年
5 颜临丽;TGF-βRⅡ、NF-κB、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祺;微生物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颜临丽;TGF-βRⅡ、NF-κB、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黄清丽;Caveolin-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孟玉菡;肿瘤睾丸抗原hiwi过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