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

发布时间:2018-03-04 22:32

  本文选题:白念珠菌 切入点:EAP2 出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人类常见的机会致病真菌,常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粘膜表面或系统感染。白念珠菌至少有七种不同形态,不同形态的菌落之间可以高频率的相互转换,不同形态之间转换能力与白念珠菌致病能力密切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酵母形态-菌丝形态和白菌-灰菌形态转换。 特定条件下酿酒酵母能进行侵入生长和丝状生长,其调控机制已研究的比较清楚。为了研究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调控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机制,我们利用酿酒酵母单倍体flo8缺失株,通过功能互补的方法筛选白念珠菌基因组文库,以获得白念珠菌形态发生相关的基因。我们筛选得到EAP2和CZF2等多个基因,EAP2和CZF2都能校正flo8缺失株侵入生长缺陷。EAP2基因编码一个785个氨基酸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Eap2的N端含有一个真菌特异性的Tos9结构域,其主要特征是包括一个非常保守的序列模式(~(64)KRWTDG~(69)),是一个可能的PKA磷酸化位点。Eap2蛋白N-端有一个核定位信号序列,GFP-Eap2融合表达发现,Eap2定位于细胞核内。CZF2编码一个624个氨基酸的蛋白,属于Gal4蛋白家族,其N-端含有一保守的C6型锌指结构Zn2Cys6 DNA结合结构域。 保守的MAPK途径和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均参与了酿酒酵母和白念珠菌形态发生的调控,利用酿酒酵母缺失株,我们分析了Eap2和Czf2的功能。在酿酒酵母双倍体缺失株中,Eap2和Czf2都能校正ste12,ste7,tec1和flo8在氮源缺乏条件下菌丝生长的缺陷。在酿酒酵母单倍体缺失株中,Eap2和Czf2能校正ste12,ste7,tec1和flo8在碳源缺乏条件下侵入生长的缺陷。说明Eap2和Czf2在酿酒酵母菌丝生长和侵入生长中的激活作用绕过了MAPK途径和Flo8因子的需求。 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EAP2基因有两个大小不同的转录本,分别为~
[Abstract]:Candida albicansis is a common opportunistic fungus that causes mucosal surface or systemic infections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immune systems. Candida albicans. there are at least seven different forms of Candida albicans. there are at least seven different forms of Candida albicans. The a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icity of Candida albican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an carry out invasive growth and filamentous growth,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clearly.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re is a similar mechanism in the regulation of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The genomic library of Candida albicans was screened by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using the haploid flo8 deletion strai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genes related to the morphogenesis of Candida albicans, we screened several genes, such as EAP2 and CZF2, EAP2 and CZF2, which can correct the invading growth defect of flo8 deletion strain. EAP2 gene encodes a 785 amino acid protein. The N-terminal of Eap2 contains a fungal specific Tos9 domain. Its main feature is that it includes a very conserved sequence pattern, the KRWTDGGN 69.It is a possible phosphorylation site of PKA. Eap2 protein has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 (GFP-Eap2) at the N- end of the nucleolus. It is found that Eap2 encodes a 624 amino acid protein located in the nucleus. It belongs to Gal4 protein family, and its N-terminal contains a conserved Zn2Cys6 DNA binding domain of C6 zinc finger structure. The conserved MAPK pathway and cAMP/PK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were involved in the morphogenesi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Candida albicans. We analyzed the functions of Eap2 and Czf2. Both Eap2 and Czf2 could correct the mycelium growth defects of ste12ste7tec1 and flo8 in the absence of diploidy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ap2 and Czf2 could correct the growth of ste12hste7tec1 and Czf2 in haploid deficien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e deficiency of flo8 invasion growth in the absence of carbon source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Eap2 and Czf2 in the mycelium growth and invasion growth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ypassed the demand of MAPK pathway and Flo8 factor. Nor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AP2 gene had two transcripts of different siz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鲁,张雪,刁庆春,刘荣卿,钟白玉;三株抗白念珠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廉翠红,刘维达;与白念珠菌黏附和侵入相关的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5期

3 李安生;;核苷和核苷酸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及细胞 cAMP 与芽管形成的关系[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年04期

4 吕桂霞;玉米粉液基培养促进白念珠菌厚壁孢子的形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3期

5 唐宁枫!210042南京,吴绍熙!210042南京,郭宁如!210042南京,焦端清,秦浚川;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分离与纯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6 张宝军,叶庆俏,周村建,李彦,唐书谦,李芹阶;白念珠菌ATCC-90028菌丝相的诱导[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02期

7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秦晓峰;吴建华;贾鑫明;顾军;姜远英;;白念珠菌临床株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8期

9 秦振宇,谭升顺,陈康,党少农;菌株数值分类程序设计及其在白念珠菌菌株相似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5期

10 刘维达,吴绍熙,朱一元;白念珠菌厚膜孢子形态发生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澜;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挥;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耐药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徐永豪;李春阳;;耐氟康唑白念珠菌所致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兴;侯天文;白云;李玮;陈晶;郭晓丽;刘艳丽;;住院患者念珠菌菌尿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张欣;苏雯静;李巍;安金刚;刘玉峰;;单克隆天然抗体3B4抑制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机制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泽虎;吕雪莲;吕桂霞;沈永年;徐宏彬;陈伟;胡素泉;刘维达;;烟曲霉选择性培养基的实验研究[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贾鑫明;曹永兵;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RTA2是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介导的耐药性产生的靶基因[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陈官芝;马海丽;;念珠菌黏附特性对比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秦晓峰;吴建华;黄懿;张丽娟;姜远英;顾军;;微量稀释法测定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IC值及两种药敏试验的比较[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初步研究[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先彪;白念珠菌感染的预警[N];大众卫生报;2005年

2 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 吴绍熙;从误诊病例谈临床思维[N];健康报;2007年

3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梁璐;瘙痒部位不同用药有别[N];健康时报;2006年

4 范高明;艾格生蛋黄免疫球蛋白 筑起国民免疫新长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5 丁洁 传宝;太钢成功研发新型抗菌不锈钢[N];太原日报;2006年

6 记者 陈强 通讯员 蒋淑芬 贾宁;太钢成功研发出新型抗菌不锈钢[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记者 齐作权 通讯员 黄传宝;永恒抗菌不锈钢在太钢问世[N];山西日报;2006年

8 记者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庄磊;临床研究证实甲真菌病病原菌种发生变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包斯文;经济新颖和抗菌型不锈钢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0 ;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广华;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许懿;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王琳;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与脂筏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曹永兵;转录因子Caplp促进白念珠菌抗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焦泽龙;重组Sap2蛋白接种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6 刘伟;白念珠菌CaSCH9基因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吴建华;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及抗真菌中药单体对其影响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8 贺志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陈腊梅;携带G487T和T916C突变的白念珠菌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孙孝;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菌株的构建及CMD1功能性基因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红;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增效活性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钟毅;白念珠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初步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3 张蕾;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陈文峰;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抑制剂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商庆华;鱼腥草素钠抗白念珠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郭雅莉;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董玲玲;生物被膜型白念珠菌代谢物分析及代谢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黄悦;白念珠菌HOG基因致病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仇萌;白念珠菌Sap2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10 张玉倩;BDSF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7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67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