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的生物安全性

发布时间:2018-06-16 19:14

  本文选题:沃尔巴克氏体 + 种群压制 ; 参考:《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年02期


【摘要】:沃尔巴克氏体是无脊椎动物胞内专性寄生、可经卵传递的胞内革兰阴性共生菌。用沃尔巴克氏体控制蚊媒及蚊媒病的原理是基于其所诱导的胞质不相容性和对病原体的抗性。沃尔巴克氏体对蚊媒病原体具有广泛抗性,其直径大于蚊虫唾液腺管直径,不能通过蚊虫叮咬感染人体或哺乳动物;反复受到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蚊虫叮咬的人血中未检测到抗沃尔巴克氏体抗体。沃尔巴克氏体仅在宿主细胞内生存,不能在培养基内和环境中独立生长;它不产生孢子,不含质粒,不随宿主死亡而分解扩散至环境;它不会横向传播至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的其他节肢动物。捕食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幼虫和成虫的节肢动物不能通过捕食而获得感染;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和蚊媒病控制所产生的生物安全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Abstract]:Wolbachia is an endocytoplasmic parasite of invertebrates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eggs and is an endocytogram negative symbiotic bacterium. The principle of using Wolbachia to control mosquito vectors and mosquito-borne diseases is based on their induced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Wolbachia has extensive resistance to mosquito-borne pathogens, the diameter of which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salivary gland tube of mosquitoes, and cannot infect human beings or mammals through mosquito bites. No antibodies against Wolbachia were detected in blood of people who were repeatedly bitten by Wolbachia. Wolbachia exists only in the host cell and cannot grow independently in the medium and environment, it does not produce spores, does not contain plasmids, and does not decompose and spread to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 death of the host. It does not spread horizontally to other arthropods living in the same habitat. The larvae and adult arthropods of mosquitoes preying on Wolbachia could not be infected by predation, and the biosafety risks of mosquito vector and mosquito vector control based on Wolbachia were almost negligibl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热带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监测与管理合作中心;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
【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311030)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划(2011S009)
【分类号】:R38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曰水;曲志才;;山东野生果蝇体内Wolbachia的检测及WSP基因序列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Infection of Wolbachia may improve the olfactory response of Drosophil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9年08期

3 王中康;田圣超;贤家旭;陈世伟;刘婷婷;殷幼平;;中国部分地区柑桔木虱体内感染Wolbachia的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分析[J];昆虫学报;2010年09期

4 柴换娜;杜予州;吴海燕;;稻纵卷叶螟感染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J];昆虫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哲;乔格侠;;Wolbachia与昆虫寄主关系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6期

6 彭宇;王玉凤;;Wolbachia感染显著提高果蝇的嗅觉反应[J];科学通报;2009年05期

7 屈吕宇;楼怡寒;黄海剑;丁张军;叶雨轩;张传溪;;亚洲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分子检测[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5期

8 赵冬晓;张艳凯;陈汉;洪晓月;;转染从灰飞虱提取的Wolbachia对豆叶螨繁殖适合度和寿命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9 杨义婷;郭建洋;龙楚云;刘怀;万方浩;;昆虫内共生菌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10 熊恩娟;郑雅;王玉凤;曾庆韬;;我国三地区黑腹果蝇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雪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多样性及生态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云月利;草间钻头蛛体内Wolbachia的分子检测及对宿主生殖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欢;蝶蛹金小蜂热激蛋白及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分子分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东辉;自然种群间不相容性作为蚊媒数量控制的基础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琦;木瓜榕榕小蜂群落中Wolbachia的感染格局[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淑娟;稻水象甲共生菌Wolbachi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对寄主生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陆明红;二斑叶螨体内噬菌体WO、Wolbachia和寄主三者关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慧;共生菌Wolbachia对褐飞虱生殖和适合度的影响及在其体内感染密度的动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童蕾蕾;Wolbachia对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刘海洋;Nasonia vitripennis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宋琼婷;赤眼蜂与亚洲玉米螟卵间适合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谢丽娜;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8 郑金晶;ATPsyn-b和Mst84Db基因敲降对雄果蝇繁殖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屈吕宇;褐飞虱内共生细菌Wolbachia与Arsenophonus的竞争关系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焦文娟;稻水象甲及常见田间昆虫体内Wolbachia的检测与序列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雄蝶的闪电性反击[J];大自然探索;2007年12期

2 ;澳研究发现共生菌可让蚊子寿命减半[J];昆虫知识;2009年01期

3 王翠敏,丛斌,米丰泉,戴秋慧,张兆琳;苜蓿切叶蜂、金小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测定与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10期

4 ;臭虫与一种寄生细菌互利共生[J];昆虫知识;2010年01期

5 ;其他[J];生物进化;2010年01期

6 ;科研快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5期

7 龚鹏,沈佐锐;PCR为基础的分子技术检测沃尔巴克氏体的研究进展[J];遗传;2002年02期

8 ;自然月历[J];森林与人类;2009年01期

9 董鹏;王进军;;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6年03期

10 ;研究选萃[J];昆虫知识;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敬泽;;DNA条形码在蜱螨中应用的分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1:DNA条形码可以改变人类认知生物物种的方式吗[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东辉;自然种群间不相容性作为蚊媒数量控制的基础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2 郑雅;Wolbachia诱导昆虫宿主细胞质不亲和的分子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7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27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