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新疆部分人群SEN病毒的感染状况及亚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1 05:00

  本文选题:SEN病毒 + 聚合酶链反应 ; 参考:《石河子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的: 1.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筛查SENV的反应体系和流程; 2.检测SENV-D和SENV-H在新疆地区部分人群中的流行情况; 3.对SENV-D和H亚型进行进化地位分析。 方法: 1.对象:选取98例健康供血员作为对照组,113例HBV阳性、57例抗-HCV阳性、27例ALT升高者作为病例组; 2.用Ready PCR血清病毒DNA纯化系统提取样本血浆中的病毒DNA,针对SENV ORF1部分区域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SENV-D和SENV-H亚型; 3.运用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用DNASTAR软件分析SENV的系统进化情况。 结果: 1.建立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2. SENV在对照组、HBV阳性组、抗-HCV阳性组、ALT升高组检出率分别为35.7%、51.3%、36.8%和14.8%,其中HBV阳性组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5); 3. SENV在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9%、38.9%和15.8%; 4.系统进化树分析,SENV-D和H亚型在进化过程中无地域差别。 结论: 1.建立了同时检测SEN病毒D和H型的巢式聚合酶链检测方法(nPCR); 2.获得了3个SENV D型片段和2个SENV H型片段; 3.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中都存在SENV D和H亚型感染; 4. SENV与HB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但可能更多依赖非输血传播; 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新疆分离株(SENV-D-XJ6、XJ-58和XJ-111以及SENV-H-X-J5和XJ-172)分别与己发表的SENV-D(AB059352)和SENV-H(AB059353)日本分离株同属一个亚型;新疆分离株属于TTV超家族。
[Abstract]:Objective: 1. To establish the reaction system and procedure for screening SENV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2. To detect the prevalence of SENV-D and SENV-H in some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The phylogenetic status of SENV-D and H subtypes was analyzed. Methods: 1. Participants: 98 healthy blood dono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113 cases were HBV positive and 57 cases were anti-HCV positive and 27 cases were alt elevation. 2. Viru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lasma by ready PCR system. Primers were synthesized and amplified by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amplify SENV-D and SENV-H subtypes. 3. SPSS 10.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DNASTAR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SENV. Results: 1. The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 has high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ibility. 2. The positive rates of SENV in HBV positive group and anti-HCV positive group were 35.7% and 14.8%,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BV positi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0.05; 3). The positive rates of SENV in Han, Uygur and Hui nationalities were 38.9% and 15.88%, respectively.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SENV-D and H subtype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Conclusion: 1.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analysis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EN virus D and H was established. Three SENV D-type fragments and two SENV H-type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SENV D and H subtypes were found in Han, Uygur and Hui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 SENV and HBV have similar transmission routes, but may rely more on non-transfusion transmiss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SENV-D-XJ6 XJ-58 and XJ-111, SENV-H-X-J5 and XJ-172) belong to the same subtype as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SENV-DX AB059352) and SENV-HGX AB059353), and Xinjiang isolates belong to the TTV superfamily.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昌华,苏成芝;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gag基因序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2 杨香娇;陈常庆;王德宝;杨胜利;;聚合酶链反应用于高效的基因改造[J];中国科学B辑;1990年05期

3 苏卫;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1991年07期

4 ;DNA分析与扩增[J];生物技术通报;1992年04期

5 林玲;定量PCR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9年03期

6 张立伐;兰绍阳;;广州地区AIDS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的检测[J];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许强;周剑惠;王兆南;刘双燕;陈超;常新;王爽;程涛;张学忠;徐力;;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6年03期

8 陶金忠;张勇;杨永新;张进隆;赵兴绪;;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动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9 石磊;曾冰冰;曹以诚;李琳;;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基因分型方法[J];食品与机械;2007年03期

10 毕水莲;唐书泽;陈守义;吴希阳;;2种检测变形杆菌PCR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筱芳;刘维达;沈永年;陈辉;吕桂霞;;多重RT-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孙娜;葛荣明;;COX-2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师庆红;徐雪松;谢风;;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陈杰;何志贤;张冬雷;咸华;;增殖诱导配体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定量测定在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祝迎锋;;从病理学的“量化”浅谈病理学科的建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曹华斌;翁兰英;;PCR方法对单细胞SRY基因扩增效率的对比研究[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顾健辉;张冬雷;徐美玉;;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APRIL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定量测定[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福新;吕建新;管敏鑫;;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G11696A突变的两个家系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晔;蒋天舒;陈燕;陈波;谷明莉;葛春红;林艳;邓安梅;仲人前;;发作性睡病与HLA-DR~*1501、DQ~*0602基因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10 彭大新;甘军纪;高崧;吴艳涛;刘金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K基因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市SEN病毒D和H亚型感染的检测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吴晓川;位点特异性PCR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中关村海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郑闯琦;江洪:诊断技术变革的“弄潮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记者 刘向;检测疯牛病肉制品有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记者 胡德荣;微转移肿瘤细胞与大肠癌复发有关[N];健康报;2001年

6 记者 郑晓春;英开发出遗传检测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7 记者 郑莉丽;实时分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欧洲推出[N];健康报;2009年

8 刘颖梅 曹彬;如何快速检出H1N1[N];北京科技报;2009年

9 冬;衣原体肺炎菌与颈动脉粥样栓塞无关[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施水泉;婴幼儿顽固性腹泻病因找到[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英堂;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2 杜娟;SEN病毒分子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任万华;HCV基因型及其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D];山东大学;2004年

4 宗祥云;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梁建琴;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5年

6 宋西成;喉癌血浆DNA微卫星改变、手术切缘及累及舌根的手术和重建系列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7 王刚;HBV感染HepG2细胞早期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谭炳毅;后路手术对于大鼠后纵韧带内骨化因子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张立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微量残留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10 张英朗;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种检测基因芯片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瑾;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Desmin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林青;青蒿琥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建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孟庆国;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颖慧;PCR-RFLP技术快速检测和鉴定血液中念珠菌的实验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冬梅;Wilson病患儿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8 王静;FIt3/FL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于世杰;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酶hMLH1基因表达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杨志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氨基末端脑钠尿肽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7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47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