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检测弓形虫B1基因实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7-05 09:18

  本文选题:弓形虫 + SYBR-Green1 ; 参考:《昆明医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SYBR-Green1 qPCR)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进行实验室方法学评价。方法:常规PCR扩增弓形虫RH株高度保守的B1基因部分序列,经TA克隆后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提取重组质粒PCR及测序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建立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做重复性试验,对桂弓、B36虫株及恶性疟原虫、血吸虫基因组DNA、30份孕产妇标本、2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用重组质粒制作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0.997,平均试验间变异系数0.81%,检测桂弓、B36虫株均为阳性,而检测血吸虫、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均为阴性:孕产妇检测阳性率16.7%,平均拷贝数为1.05×10~5/μl;对无偿献血者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弓形虫B1基因的SYBR-Green1荧光定量PCR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快捷、敏感、准确,,适合临床实验室及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by SYBR-Green1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SYBR-Green1 qPCR) and evaluate the laboratory methodology. Methods: the highly conserved B1 gene of Toxoplasma gondii RH strain was amplified by routine PCR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by TA cloning. The standard curve of SYBR-Green1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was established as positive template after PCR and sequencing of recombinant plasmids,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detection of B36 strain and Plasmodium falciparum strai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The genomic DNA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was detected in 30 pregnant women and 200 free blood donors. Results: the standard curve cycle threshold of recombinant plasmids ha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emplate concentration. The fusion curve was specific,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97, the average inter-test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0.81%, and the detection of B36 strain was positive, but schistosoma japonicum was detected. The genomic DNA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was nega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maternal detection was 16.7g, the average copy number was 1.05 脳 10 ~ (5) / 渭 l, and that of free blood donors was negative. Conclusion: SYBR-Green1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oxoplasma gondii B1 gen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which was more rapid, sensitive, accurate and suitable for screening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blood donors.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荃;;560例孕产妇TORCH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2期

2 王红;李飞;曾瑾;李翠英;贾雪梅;;弓形虫强毒株和弱毒株致密颗粒蛋白1基因的比较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8期

3 胡春颖;;妇女TORCH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26期

4 谢荣华;;匹多莫德增强弓形虫GRA1蛋白免疫效果的动物实验评价[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8期

5 邓金荣;;当心时尚引来寄生虫病[J];食品与健康;2002年11期

6 焦玉萌;章黎;葛以跃;梁越进;王勇;;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对B16F10黑素瘤小鼠CD4~+CD25~+Foxp3~+T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年03期

7 张玲;周先军;;TORCH感染与优生优育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9期

8 柴秋文;刘瑞娟;;先天性病原体感染对儿童发育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年03期

9 江婷;刘成程;陈冬梅;;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陶鹏飞;雷素云;杨欣平;黄石珍;聂皎;;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巩薇;卫礼;王吉;贺争鸣;邢瑞昌;;实验小鼠弓形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凯慧;赵世英;徐之杰;;肺结核病人血清中弓形虫CAg、IgG、IgM的检测[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邹俊;黄骁舾;殷光文;刘贤勇;索勋;;弓形虫活疫苗载体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钟秀会;宫新城;史万玉;刘占民;翟向和;张铁;李绍华;;弓形虫急性感染与小鼠妊娠失败相关性研究[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5 雷明军;戴五星;吴少庭;;弓形虫膜表面抗原2(SAG2)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李雪莲;郝永新;刘群;丁隽;张维;;弓形虫转染载体构建及鼠IL-2基因转染的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言慧;陈晓光;李华;周晓红;吴昆;;弓形虫SAG1基因截短片段的克隆、可溶性表达及活性鉴定[A];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宋韶鸣;贲晓明;施圣云;徐英美;吴玲;平鹦;刘海樱;赵幽燕;;住院新生儿弓形虫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调查[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马雅玲;谌剑飞;沈晶;杨六英;;脑卒中患者弓形虫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屈霞琴;施胜柳;张俐;潘振业;;实验动物弓形虫IFA,EI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新生;弓形虫防治难题被攻克[N];农民日报;2003年

2 荆晶;弓形虫影响性格 让人更爱猫[N];大众科技报;2010年

3 林甘;猪场要注意弓形虫的传染[N];山东科技报;2001年

4 王有国;胎儿是我的人参果[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绍伯 副主任医师 冯曼玲;弓形虫——宠物的“宠物”[N];健康报;2000年

6 林晓丽;养猫者易感染弓形虫应谨防患精神分裂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公卫医师 王彦增;饲养宠物小心染病(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8 熊湘非;谨防健康受损[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七十年代初人;孕妇应避免与宠物接触[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 林继煌;猪弓形虫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秋林;乳酸孔球菌表达口服弓形虫基因疫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文姝;弓形虫P30乳酸球菌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研究及弓形虫ROP2-P30基因工程复合抗原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4年

3 朱翔;弓形虫GRA6和SAG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李华文;我国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H株及其突变体同源性和差异研究[D];中山大学;2004年

5 周晓红;弓形虫MAG和tSAG1在转基因番茄中的表达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窦永喜;猪IFN-γ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刘立恒;柔嫩艾美耳球虫比较蛋白组及免疫蛋白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曹利利;犬新孢子虫“警报素”介导的宿主Th1型免疫应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娅;弓形虫P30三种表达形式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遗传免疫效果的初步测试[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2 王维;弓形虫14-3-3基因克隆、表达及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3 蔡力汀;弓形虫核酸疫苗pcDNA_3/GRA_1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陈义忠;ZS株弓形虫P22基因片段的克隆和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5 姚永伟;弓形虫重组抗原P22的制备及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6 罗文;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弓形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江西医学院;2001年

7 王小波;猪肉弓形虫检验方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杨培梁;弓形虫多表位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和酵母系统中的初步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9 张毓琴;性激素对巨噬细胞感染弓形虫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10 王频佳;Real-time PCR检测弓形虫方法学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9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