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APOB、G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8 21:00
【摘要】:背景: 健康长寿是古今中外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许多学者以毕生精力研究的课题。健康与长寿不仅是生命科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向生命科学提出的终极挑战。当今社会人口老化日益严重,延缓衰老,延长健康期、缩短带病期,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长寿涉及人类的遗传学、免疫学、基因组学、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诸多学科,长寿基因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长寿根源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长寿与基因关系的研究倍受关注。目前,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参与脂代谢、能量代谢和机体免疫调控相关的基因,包括胆固醇转运蛋白(CETP)、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癌基因(p53)、白细胞介素(IL-6,,IL-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等基因与长寿的关系,这些基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而影响寿命,而并非直接地控制人类的最大寿限。 国际自然医学会将新疆和田地区定为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该地区100岁以上人口高达9.68人/10万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7人/10万人)。并且,由于环境、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居住在该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群极少与外界通婚,人口流动性小,遗传漂变小,极少受医疗因素影响,属自然生存状态,形成了极为难得的遗传隔离群。研究这一特殊的人群,为鉴定长寿的相关
[Abstract]:Background: health and longevity is the goal tha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pursue unremittingly. Today, science is highly developed. It has become a topic that many scholars have devoted their liv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are not only the eternal theme of life science, but also the ultimate challenge to life science. Nowadays,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is of great scientific and social benefit to delay the aging, prolong the period of health, shorten the period of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Longevity involves human genetics, immunology, genomics, medicine, psychology, nutrition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 Longevity genes are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roots of longevity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mpletion of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the progress of functional genom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evity and gen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genes involved in lipid me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 and immune regulation. Including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CETP),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suppressor gene (p53), interleukin (IL-6,IL-10),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I) and other gene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se genes is that they interact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t affects life expectancy by regulating the body's responsiveness to disease, rather than directly controlling the 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s. In 1990, the fourth census showed that the population over 100 years old in this area was 9.68 / 100000,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0.57 / 100000).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environment, liv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s, the Uygur people living in this area rarely intermarry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e population mobility is small, the genetic drift is small, and the medical factors are rarely affected, so it is a natural living state. A rare genetic segregation has been formed. Study of this particular population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longevity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建伟,丁洁,陈彦,黄建萍,杨霁云;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人类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2 王凤英;卢思广;罗荣华;;地塞米松对儿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外周血淋巴细胞CTLA-4表达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年12期

3 刘玉龙;吕玉民;;线粒体DNA突变及其在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6年02期

4 赵艳;王华;陈星云;季业伟;周元国;;HSP90β基因突变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4期

5 陈奇奥;孙敏;沙姗姗;徐永成;;ApoB100基因第26号外显子6694bp处MspⅠ位点突变与高血脂相关性[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6期

6 杨珍,汤静燕;糖皮质激素受体和激素抵抗机制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7 朱名安,周新;载脂蛋白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1期

8 王雪萍;姜傥;;糖皮质激素受体突变与糖皮质激素抵抗[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9 张森;李辉;;载脂蛋白B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黎湘娟;张志勇;容敏华;蒋作yN;覃健;臧宁;农清清;肖德强;李刚;吕泽平;黄和明;何敏;;ApoB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广西巴马县长寿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玉龙;姜忠;周剑影;;线粒体DNA突变及其在生物剂量估算中的应用[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艳军;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2 余自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机制探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3 何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在地塞米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连玉龙;脑力劳动者紧张效应评价体系建立及易感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5 鄢盛恺;汉族人载脂蛋白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和3'端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于丽天;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7 张星虎;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8 黄艳军;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尿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和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9 弭守玲;老年大鼠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段朝霞;TLR4、GR基因多态性分析及TLR4基因3’UTR 11 367多态性位点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裕;红水河流域长寿家系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刘承武;广西东兰县壮族长寿老人HLA-DRB_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吴敏良;细胞色素P450 2C19在中国汉族人群正常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朱锦辉;胆囊癌肝转移模型建立及高转移细胞亚群的筛选[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华芳;细胞色素CYP2C19(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6 赵月萍;中国人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症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赵丹;粉螨种群动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8 赵艳;HSP90与GC-GR效应差异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刘影;中国成都地区人群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ER22/23E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邓雪莲;HLA Ⅰ类Ⅱ类抗原基因以及15个STR座位多态性与长寿的关联[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9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249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