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14:11
【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个全球性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极易导致慢性肝炎、并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坏死,最终导致肝癌。目前对于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研究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除了病毒本身因素外,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组成病毒的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和非结构蛋白中(Non-structural Protein),非结构蛋白5A(NS5A)通过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信号转导、胞内物质转运、抗细胞凋亡以及其它的一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许多相互作用的后果都能维持或促进病毒在细胞内的持续复制,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以NS5A蛋白为钓饵,通过筛选人胎肝细胞cDNA基因文库,寻找与HCV NS5A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NS5A与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其生物学意义。 首先构建了HCV NS5A酵母表达质粒,并利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对人胎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通过第一轮筛选初步获得阳性候选克隆后,将上述克隆再次分别与NS5A钓饵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进行第二轮验证,获得十二个阳性克隆。测序后通过Blast检索发现这十二个克隆含有两个cDNA序列,分别编码38kD免疫抑制剂FK506结合蛋白(38kD immunosuppmssant FK506-bindingprotein,FKBP38)和ADP核糖基化样因子6的作用蛋白(ADP-ribosylation-likefactor-6 interacting protein 1,Aip-1)。已有文献报道,NS5A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而FKBP38能通过其跨膜端将Bcl-2抗凋亡家族的两个分子Bcl-2和Bcl-xL锚定到线粒体外膜上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由此可以推测NS5A与FKBP38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参与抑制细胞凋亡,值得作进一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NS5A与FKBP38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体外翻译获得~(35)S标记的NS5A和带HA标签的FKBP38。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HA抗体存在下,NS5A和HA-FKBP38在体外可发生物理上的结合。进一步构建NS5A-myc和HA-FKBP38真核表达质粒并共转Cos7非洲绿猴肾细胞,结果发现无论是加入myc抗体还是佸抗体,这两个蛋白始终在免疫复合物中被检测到。进一步在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的裂解液中,加入上述蛋白抗体也获得同样结果。同时,通过免疫共沉淀还发现FK506并不影响上述两个蛋白的结合。然后应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确认两者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无论是瞬时共转还是在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中,这两个蛋白均存在于胞浆的相同位点。进一步利用亚细胞器特异性染料和标志蛋白进行激光共聚焦发现FKBP38定位于内质网和线粒体,而NS5A定位于内质网并有部分存在于线粒体。进一步运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和激光共聚焦进行突变体分析,,发现NS5A的148-236位氨基酸参与了和FKBP38的相互作用,且这一片断包含一个Bcl-2同源区;而FKBP38的跨膜区对它与NS5A的结合也至关重要。上述结果证明NS5A和FKBP38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 为研究NS5A与FKBP38相互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了表达NS5A的Huh7-NS5A稳定细胞株。利用该细胞株和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发现这两种细胞都能抑制凋亡诱导剂引起的细胞凋亡;当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HCV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中的NS5A后,复制子细胞部分恢复凋亡敏感性,提示NS5A具有抗凋亡活性。另一方面,利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内源性FKBP38表达后发现这两种细胞部分恢复对凋亡诱导剂的敏感,而对照细胞无明显差异,提示NS5A的这种抗凋亡活性依赖于FKBP38。在Huh7-NS5A稳定细胞株中通过siRNA干扰FKBP38后检测凋亡诱导剂诱导凋亡后PARP剪切体的量,发现稳定细胞株中被剪切的PARP量明显较少,说明NS5A的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稳定线粒体的方式实现。鉴于Bcl-2在Huh7细胞中缺如,以上结果提示在Huh7细胞中NS5A可能发挥类似抗凋亡分子Bcl-2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FKBP38实现。 综上所述,本文应用Gal4酵母双杂合系统以HCV NS5A为诱饵对人胎肝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发现FKBP38是NS5A的相互作用蛋白.在确认NS5A与FKBP38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这种相互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了NS5A抑制细胞凋亡可通过FKBP38所介导,提出了NS5A抑制细胞凋亡一种新的途径,丰富了对NS5A抗凋亡机制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蛋白与细胞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HCV的致病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文】:

报道基因,乳糖,共转化,菌落


/X一a一Gal(20ug/ml)平板上仅PGBKT7一NSSA与pACTZ一FKBP38的共转化子及阳性对照组可见蓝色菌落,其它空载体及阴性对照组均不变蓝,也无明显生长迹象(图1.3.)。说明NSSA或FKBP38的单独表达都无法激活酵母报道基因的表达,报道基因的激活依赖于Ns5A与FKBP38的相互作用。SD/一TrP一 LeuSD/一Trp一Leu一His一Ade/3一AT图1.2.酵母转化生长实验两图中从上至下六组菌落依次为下列共转化子 :(1)pGBKT7+pAcTZ;(2)pGBKT7一NSSA+pACTZ一FKBP38:(3)PGBKT7一 NSSA+PACTZ;(4)pGBKT7+pACTZ一FKBp38;(5)阳性对照:pGBKT7一p53+pGADT7一T;(6)阴性对照:pGBKT7一lam+pGADT7一T

免疫共沉淀,内源性,基因组复制,HCV感染


Ns5A与细胞蛋白FKBP38相互作用的确认及胞中NSSA和内源性的FKBP38是否在HCV感染的生理情况下同基因组复制子细胞作为研究对象DNA3舰A一FKBP38,转染48小时小鼠正常血清)沉淀免疫复合物,显示,内源性的Ns5A与过表达的HCVRePlicon细胞裂解液作免性的FKBP38同样存在直接的相下NSSA可以和FKBP38发生相InPu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广舟;吕爱军;;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caspases介导的病毒蛋白自剪切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7期

2 郑金国;;丙型肝炎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11年01期

3 宫晓炜;郑福英;蔺国珍;曹小安;王光华;殷宏;周继章;才学鹏;;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4期

4 宋红苗;陈显扬;李银心;;植物热激蛋白90的结构和功能[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6期

5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NS5A TP2gene and its spliced variant transactivated by hepatitis C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年12期

6 Panasiuk Anatol;Prokopowicz Danuta;Dzieciol Janusz;Panasiuk Bozena;;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in chronic hepatitis C:Effect of interferon alpha 2b with ribavirin therap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5年19期

7 Jean Dubuisson;;Hepatitis C virus protei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17期

8 Mohammad Irshad;Dhananjay Singh Mankotia;Khushboo Irshad;;An insight into the diagnosis and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4期

9 于彦丽;李艳娇;庞凯元;张发军;孙琦;李文才;孟昭东;;植物FKBP基因家族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J];遗传;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邢宏义;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与修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孙航;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结合肽的筛选、表达及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李新征;棉花盐胁迫诱导cDNA文库的构建及耐盐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卢逸;活化态肝星状细胞与肝癌间质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中山大学;2013年

5 宫晓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形成和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彦斌;rhIGF-Ⅰ的表达纯化和SARS-CoV未知蛋白细胞内定位及其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李琳;小麦WHSP90基因特性分析与W17基因启动子功能鉴定[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伍翔;亲免蛋白Fpr3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华显;HCV E2与CD81结合对Raji细胞调节及干扰素α对人肝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程娜;MicroRNA-155在HBV/HCV相关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龚芮;FK506结合蛋白3与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9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29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