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克隆及表达

发布时间:2019-09-25 15:22
【摘要】:背景与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原菌,并与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Hp是否含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编码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 gene A,CagA)和空泡毒素相关蛋白编码基因(Vacuolating 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 gene A,VagA)将Hp分为Ⅰ型菌株(CagA~+、VagA~+)和Ⅱ型菌株(CagA~-、VagA~-)两种。Ⅰ型菌株含有一个约40kb的特殊基因片段,因其编码CagA等毒力因子而被称为cag毒力岛。1997年到1998年,2个Hp Ⅰ型菌株26695菌株和J99菌株的基因组被完全测序,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Hp Ⅰ型菌株的基因组结构和主要特征。鉴于Ⅰ型菌株现被认为是消化道溃疡和胃肿瘤的重要成因,因此CagA基因的研究成为Hp研究中的热点。目前,对于治疗Hp感染主要应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但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会导致Hp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且价格昂贵,复发的机率较大。因此,预防Hp的感染十分必要和紧迫。但目前尚未研制出实用有效的Hp Ⅰ型菌株疫苗。为此,本研究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CagA的原核表达系统,为Hp重组疫苗的研制提供备选抗原,同时也为Hp Ⅰ型菌株的鉴定试剂盒提供抗原参考。 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p CagA序列,设计PCR引物,并在每条引物前分别添加内切酶位点。通过PCR扩增Hp菌株的CagA基因,运用分子克隆的经典方法,用pGEM-T Easy载体携带该基因转化工程菌JM109,继而通过蓝白实验筛选出阳性菌落并对该基因进行测序,将其结果与已公布的CagA基因序列比对。测序结果正确后再将CagA基因从pGEM-T Easy-CagA质粒中切出,用表达载体pGEX-5X-1携带该基因转化宿主菌BL21(DE3),通过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和菌落PCR挑选出阳性克隆pGEX-5X-1-CagA。而后以IPTG诱导含pGEX-5X-1-CagA的宿
【图文】:

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标准C


笱?005届硕士学位论文幽门螺杆菌CgaA基因克隆及表达物,大小均与预期的一致。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见图5。ZD00bP1000了55025DbP100bP图5重组pGE-xsx·1一cgaA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一5:待检侧pGE-xs-x1一caAg为模板的PcR产物;M:MarkerFigsScerenofereombinantPGEM一SX小CagAbyPCRC(lClZ)Lanel一5:PositvieereombniantPGEM一S-Xl一CagALaneM:DNAmar骊rDL20004重组pGEX一x5一1一Ca妞酶切的鉴定结果:对经PCR鉴定正确后的pGEX一SX一1一CagA做EeoRI、Hindlll酶切,并以标准CagA基因及线状pGEX一SX几作对照进行鉴定,酶切产物均与对照位置相同,证明成功构建pGEX一SX一l一Cag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见图6。123M250bP100bP图6酶切鉴定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标准CgaA基因;:2线状pGE-xs-x1;:3pGE-xs-x1一CaAg酶切后;M:MarkerFig6IdentificationofPGE-XS-Xl一CagAdigestedbyendonueleaseLanel:CagAgeneLaneZ:Plas而dPGE-XSX一1Lane3:PGE-XS-X1一CagAIEeoRI,HindlllLaneM:DNAmarkerDL20M)I5重组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与鉴定:5.1SDS一APGE电泳结果:对经工PTG诱导表达(h6时表达量最多),菌裂解产物做质量分数为12%的SDS~PAGE电泳后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可见在约48KD处有一明显的诱导蛋白条

融合蛋白,重组表达,显色反应,相对分子量


5.2Western一blot结果:诱导pGEX一sx一1一CagA重组菌表达后,western一blot结果中可见在相对分子量约48KD条带处均出现特异性显色反应(见图8)。说明重组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CagA抗原性,确为CagA的融合蛋白。图8、Vestern一blot1:融合蛋白;M:MarkerFigs:theersultofw七stern一blotLanel:ufsionPorteinLaneM:Porteinmarker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年03期

2 封小燕;王艳春;李平超;陶好霞;王們;袁盛凌;王令春;王普;刘纯杰;;幽门螺杆菌Ure B串联融合表位的表面呈现表达[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8期

3 刘明森;;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浅谈[J];西藏科技;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瑶;胡品津;何兴祥;曾志荣;陈为;彭晓忠;;幽门螺杆菌cagA、vacA基因及其临床意义[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陶然;方平楚;叶少菁;姜云水;邢美圆;;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体外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刘海燕;方平楚;陶然;俞建国;陈晶;;浙江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cag PAI的分布[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张卫东;;幽门螺杆菌感染结局影响因素研究现状[A];冰城流行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田雨;高文;王蔚虹;张孝平;胡伏莲;;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7 李淑德;李兆申;纪徐淮;许国铭;;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IL-8转录信号传导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冯百岁;姚雪华;赵国强;;幽门螺杆菌Cag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9 邵伟;刘成国;方富昌;周燕;黄海东;;胃镜清洗消毒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胡品津;萧树东;张万岱;胡伏莲;;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届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纪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幽门螺杆菌竟是“两面派”[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记者李天舒;幽门螺杆菌被西兰花“打败”[N];健康报;2009年

3 记者 于菲;三招除幽门螺杆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4 李鑫;幽门螺杆菌——胃内的隐形杀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任海军;西蓝花嫩芽抑制幽门螺杆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文/徐天景(副主任医师);可恶的幽门螺杆菌[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7 武和平;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N];文汇报;2003年

8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拯救幽门螺杆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李增烈;幽门螺杆菌劣迹斑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朱素颖 王薇;大人婴儿同睡 易感染幽门螺杆菌[N];广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嫦;我国幽门螺杆菌cagA/CagA分布、多态性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王海滨;我国幽门螺杆菌cagPAI序列特征分析及致炎机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丁红雷;幽门螺杆菌CagT及CagM蛋白的生物学性质及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廖亚玲;幽门螺杆菌的基因多态性和适应性定植的微进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宋春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凋亡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张新;幽门螺杆菌干扰胃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SOX2/Hath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王广;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华;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cagI基因功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萍;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D];江西医学院;2001年

2 杨秀利;胃疾病中幽门螺杆菌CagA、CagE基因及与IL-8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陶然;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cagA基因3’区多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丁力;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克隆及表达[D];郑州大学;2005年

5 林焕建;辅助T细胞因子和CagA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与免疫中的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周颖;上海地区部分儿童幽门螺杆菌cagA、vacA、iceA基因型别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海燕;胃癌高发区浙江省岱山县幽门螺杆菌cag PAI的分布[D];浙江大学;2004年

8 江月萍;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青岛大学;2001年

9 黄琛;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肽段的基因克隆和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10 宫月华;胃癌高、低发区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的差异分布及其与胃疾病的相关性[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1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41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