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人工进化丙型肝炎病毒(HCV)C和E1区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发布时间:2019-10-09 14:41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HCV的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HCV基因序列的高度变异性,主要表现为病毒各种基因型、亚型及准种变异的存在和免疫逃避现象,使病毒得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造成病毒的持续感染,因而难以治疗及预防。HCV没有理想的细胞模型,除黑猩猩外也没有方便的动物模型,这使HCV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DNA改组(DNA shuffling)技术,通过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重组,改变基因原有核苷酸序列,创造新基因,并定向筛选具有预期性状的突变体,赋予表达产物以新的功能。它是一项全新的体外人工进化模式,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分子进化技术。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PDT)是利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来展示外源多肽的新技术。它使随机肽库和编码他们的DNA序列联系起来,通过和特异性的靶分子(抗体、酶、细胞表面受体等)进行结
【图文】:

形态特征


肤和勃膜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HCV传播占60%~90%,反复使用污染的注470万人感染HCV。抗一HCV阳性母亲将HCV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7%。也有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3l口的形态特征认为,HCV呈球形,表面有刺突,可能是一病毒科样RNA病毒16101乞khaashi等171在电镜二十面体颗粒,可被抗核心抗体识别。Kaiot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砰LDL)偶联的病毒面有钉突,裸病毒颗粒的直径为30一4Onnr。据直径约55unl,内有含病毒核酸的30一35mn核,表面有7nnl长的钉突状结构(图1)。

基因组结构


些地区有lb、2a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0川.HCv感染宿主后,经过一定时期,在感染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eies)。4HCv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HCV基因组由位于5’端和3’端的两个非编码区(Unrtnaslatedregion,U仪加on一nartslaetdregion,NTR)和一个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rfmae,ORF)组成。核糖体通过进入HCVS’一TR的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iniemalribosomalenyrtsiet,IREs)将HCV基因组翻译成一个前体聚蛋白,后者被宿主和病毒蛋白酶共同切割成为10个有独立功能的HCv蛋白【’2】。根据功能的不同,,将10种HCV蛋白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两大类(图2)。它们不但在HCV的生活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影响着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凋亡及物质代谢等一系列生化过程〔’31。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敏,范晓磊,刘劲枫;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DNA免疫初步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4年06期

2 黄建生,解咏梅,任大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候选保守表位分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年01期

3 沈国妙,姚泉洪,张铭,彭日荷,熊爱生;利用DNA改组技术改造aac C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1期

4 狄留妹;;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1996年01期

5 蒋黎,毛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年07期

6 洪沙,黄长形,杨为松,陈红梅,李光玉,王平忠,陈伟红,张岩,李羽;HCV核蛋白羧基端信号肽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鉴定和真核表达[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7期

7 徐容,潘卫,沈毅,陈秋莉,潘欣,冯春芝,戚中田,刘彦君,邓松华;新型噬菌体展示载体pCANTAB5S的构建[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郑义,高博,景维,孔令保,杨晓俊,吴正辉,叶林柏;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B诱导细胞非折叠蛋白反应[J];中国病毒学;2005年04期

9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7期

10 陈良标,陈佩兰,田惠英,刘超英,李琳,安萍;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感染的电镜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546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46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