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株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全序列分析;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R37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燕钊;冀振川;;补集法应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育华;盛国光;张建军;;海珠益肝胶囊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疗效观察[A];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谭太昌;;HBsAg和HbcAb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鸣;余育胜;周建平;雷文兰;张莉;;咸宁烟厂工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4 白伟利;王晓云;;针对HBV-P基因的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研究[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5 吴志强;熊焰;;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检测与其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乙型肝炎病毒前C/C和前S/S基因异质性及其与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张涛;;荧光定量PCR测定抗体阳性HBV-DNA[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周飞;王灵台;陈建杰;赵钢;张斌;;乙型肝炎病毒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侯远沛;宋丽;;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陈欣如;侯岩岩;燕顺生;;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N];科技日报;2005年
2 徐超;专家提出肝炎病毒检测新见解[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健 健文;专家指出文身和穿耳洞是潜在的肝炎病毒传播途径[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4 张孟军;美将两种肝炎病毒列为致癌物[N];科技日报;2005年
5 白庭;肝炎病毒的空气中能存活多久[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李民 阿不力克木·土尔逊 土逊克孜;重视肝病的防治[N];喀什日报(汉);2005年
7 王有国;肝炎病毒争霸[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王有国;肝炎病毒争霸[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周华英;新肝炎病毒可经宫内母婴传播[N];大众卫生报;2002年
10 佘峥邋李静 顾影;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厦向肝炎病毒宣战[N];厦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荫英;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化及新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2 倪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邵俊斌;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核转位动态监测及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刚;HBV感染HepG2细胞早期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志超;乙型肝炎病毒表位PreS1基因工程抗体的获得——天然及免疫人源单链抗体库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吴健;肝移植病人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孙殿兴;复制缺损型HBV的构建及其表达反义RNA和显性阴性突变体抗HBV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8 李伯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9 王迅;á干扰素诱导的细胞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邢同京;HBV转录后调节序列在非细胞毒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异质性的生物学意义[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军辉;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型s基因疫苗逆转转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贺启贵;门脉高压性胃病病理初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张胜权;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乙肝病毒(HBV)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4 赵书民;乙型肝炎病毒pres_2-s基因(ayw亚型)转基因小鼠的建立[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张伟;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不同片段的克隆、鉴定及与PreS1基因相互作用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筛选[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曾国兵;中国大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地理分布及临床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董梅;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沈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于丽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干扰素受体表达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郭培奋;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及免疫前后HBV S基因变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99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9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