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大鼠早期心肌缺血cTnT、Desmin与CX43免疫组化研究在法医病理学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26 16:47
【摘要】: 急性心肌缺血是引起心脏性狞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法医学的实践中经常遇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接触到的急性心肌缺血往往是在数小时甚至几分钟内造成死亡,在肉眼检查及普通光镜观察通常不能发现心肌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因此,对此类案件在形态学上如何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性病变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是心肌收缩调节蛋白肌钙蛋白(Troponin,,Tn)的亚单位之一,位于细丝上。目前多数研究证明,在出现心肌缺血梗死后,患者血液中cTnT浓度明显增高,且其浓度的变化,可反应心肌缺血性梗死的面积及其预后情况。对早期心肌缺血中应用cTnT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尚未见报道。结蛋白(Desmin)是心肌的中间丝蛋白,是细胞骨架蛋白的组成部分,这在早期心肌细胞缺血受损时,往往会脱失,国内外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心脏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主要分布在心肌闰盘上,与心肌细胞间信息传导相关。目前国外利用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法观察研究证明,在心肌缺血性心脏疾病中有异常表现,尚未见利用免疫组化对早期心肌缺血性病变研究的 浙江人 学 硕 十学 位论文 相关报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nT、Desmin及CX43在大鼠 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Vj心肌缺血.时的分布惜况, ’为早期心肌缺血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捉供一项重要指标及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分组及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 实验选用SD人鼠(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提供)60只,雌雄不限,4“月龄,体 重300土359,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缺血持续15Inin织、缺血持续30un组、 缺血持续 lh组、缺血持续刀组、缺血持续讣组。每织 10只。上常对照组采驭 麻醉后开胸,直接剪取心脏。缺血各组根据文献方法给扎左冠状动脉,在不同时 间剪取心脏。 2、固定、取材及切片 将剪取的心脏立刻放入 10%福尔马林溶液中饲定,2411后取山,(卜山虹中段 横取Zln*)旱的组织块,?K规脱水、透明、浸蛤、包圳,Leitz]52切片机迁续 切片,)ggr为sum。 3、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常规方法对每纠心脏切片洲IHE染色。采用 DAKA公司捉供 Ev卜巾n二步 法免疫织化试剂盒,一抗分别为鼠抗cTnT抗体(l:100稀释)、兔抗CX43抗体(l:50 稀秆)、鼠抗Deslnin抗体(l:100稀秆),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显色, 复染封片,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 4、图像分析 对各组抡疫组化切片,在O…。pUS-BHZ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在左心壁及室间 隔缺血部位随机选取 5个视野,经摄像头传入电脑后,利用 HPIAS.1000(高清晰 度病理图像分析仪,High resolution Pathological Image Analysis System,华中科技 二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图像分析。对。TnT及Desmin的各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主要测量其染色缺失面积及缺失区平均灰度。 5、统计分析 ’数据以平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ny ANOVA)。 结果 1、常规HE染色: 正常对照组及急性心肌缺血各组细胞染色清晰,横纹清楚,细胞核致密,细 胞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的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涧。正常组与各组早期心肌缺血 之间无明显差异。 2、C**T免疫组化染色 正常组低倍镜下见心肌纤维染成棕黄色,术见明显缺染;高倍镜下见阳性着 色呈横纹样表现,染色清晰。在心肌缺血持续 15min~讣的各组,均可见到不同 程度的心肌细胞内 CTCT缺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刀1):两两比 较中缺火面积在缺血刀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0刀 1)。缺血各组缺染区域灰 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of)。30min组与 15min组之间有显著性 差异(P<0刀1);而30mh以后各组表现为较完全的缺大,相互之间比较无明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健;速晓华;唐兵;李德;杨大春;;钙通道阻滞剂对梗死心肌中不同部位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1年03期

2 傅华群;李学东;王开阳;蒋星星;巢映辉;;连接蛋白/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调控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7期

3 赵修世;王红梅;孙静;王琳;李文通;;Cx43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03期

4 王微;吴晓东;时全星;樊荣;裴建明;;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通过Cx43介导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抑制钙通道有关[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年08期

5 吴爱明;张冬梅;娄利霞;翟建英;吕f^滢;柴立民;王硕仁;;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值和心肌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年07期

6 刘友红;蒋章佳;张刚;;重度烧伤患者BNP的变化规律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7 陈朝霞;熊群武;张迎利;郭飞霞;;缺血修饰蛋白在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华;赵宝珍;王宝文;倪文;徐激斌;郑建明;张生明;;背向散射积分对早期心肌缺血识别价值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吴莹;秦启生;何跃飞;;早期心肌缺血SOD、GSH-PX活性及LPO含量的动态变化[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3 吴松;张佐才;;大鼠早期心肌缺血形态学诊断的实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4 李灵芝;孙慧宽;张永亮;董建国;托娅;;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法对诊断早期心肌缺血的意义[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5 官大威;李德祥;吴博韬;;早期心肌缺血心肌肌红蛋白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6 谭颖深;陈辉;;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的组织化学观察[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曾燕;施静;;神经细胞激活控制成纤维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冉擘力;何国祥;王耿;刘建平;景涛;陈渝;;p27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洪涛;何安慰;卢明巍;蒋丽萍;;转染Cx43cDNA对胶质瘤化疗旁观者效应影响的观察[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永亮;孙慧宽;李灵芝;董建国;;家兔心肌自溶的酶组织化学研究(摘要)[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邓跃林;心肌缺血的新生化标志物—— 缺血修饰白蛋白[N];健康报;2006年

2 陈宝荣;北京航天总医院 心梗血清学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航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正午;强心卡之惑[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靖九江;心血管疾病实验诊断方法不断翻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涛;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红娟;阿托伐他汀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许文灿;高血糖促心脏连接蛋白43磷酸化及其对连接通道功能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4 章宏;溶血磷脂酸对心梗过程中的免疫炎症反应及连接蛋白43的调控[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谢利剑;Connexin43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司艳芳;RNA干扰cx43基因对培养的人RPE细胞的作用及其蛋白质组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7 闫福曼;心肌微环境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通道蛋白表达及丹参酮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周德荣;棉酚对睾丸支持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调节作用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9 孟祥志;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林世荣;Connexin43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利方;大鼠早期心肌缺血cTnT、Desmin与CX43免疫组化研究在法医病理学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2 林吉进;急性心肌缺血时连接蛋白43的改变及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1年

3 郑继翠;缝隙连接蛋白43在正常结肠及先天性巨结肠肠壁中的分布[D];青岛大学;2003年

4 丁杰;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卵巢肿瘤中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5 梁正;关于急性心肌缺血早期标记物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胡鑫林;间隙连接蛋白43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程蕾;肿瘤细胞HeLa膜表面唾液酸表达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周德荣;不稳定膀胱与间隙连接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9 何安慰;转染Cx43cDNA对胶质瘤化疗旁观者效应影响的观察[D];江西医学院;2005年

10 文宇;辛伐他汀和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1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41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