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CP-2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粘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4-28 15:34
【摘要】: 由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共同动态调节的可逆性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反应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存活、细胞周期、细胞间相互联系、细胞运动、基因转录、离子通道的活性、免疫应答等多种重要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许多PTKs是癌基因和生长因子受体,因此已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PTPs的重要性直到最近十几年才得到充分的认识。按照结构特点,PTPs被分为跨膜的受体型PTPs(R-PTPs)和可溶的胞浆型PTPs。前者又被分成七类,其中第II和III类R-PTPs的胞外区含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Ig-like domain)和III型纤连蛋白样结构域(FN-III repeats),与细胞粘附分子的胞外区具有相似性,表明其有可能参与调节细胞粘附。事实上,目前已证实PTPμ,PTPκ可通过其胞外区的同源性结合介导细胞粘附。 本课题研究的PCP-2是王红阳教授等于1996年在胰腺癌细胞株中克隆并鉴定的一个R-PTPs家族的新成员,cDNA全长5581 bp,编码一个含1430个氨基酸的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蛋白,与PTPμ,PTP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IIB型R-PTPs。其胞内区含两个磷酸酶结构域和一个相对较长的近膜区,该区与cadherins保守的胞内区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是cadherins与catenins相互作用所必需的,cadherins通过catenins的作用而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作用,参与对细胞粘附的调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可逆的酪氨酸磷酸化是调节cadherins-catenins复合体的粘附功能的重要机制。到目前为止,对PCP-2的进一步研究的报道很少,关于PCP-2与catenins的相互作用以及PCP-2对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WP=5 本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应用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免疫共沉淀、定点突变和缺失突变、基因转染等技术,研究PCP-2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比较PCP-2与PTPκ、PTPμ等同类分子在表达上的差别。然后从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研究PCP-2表达水平与细胞密度的关系,初步探讨PCP-2对细胞接触聚集的影响。继之,采用基因转染和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PCP-2与β-catenin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明确二者可直接结合后,通过获得PCP-2的EXT 、(C1C2 、(C2等一系列缺失突变体分析二者作用的结构基础,通过构建PCP-2两个磷酸酶结构域的定点突变体分析PCP-2对β-catenin的去磷酸化作用,进一步推理PCP-2与β-catenin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深入研究PCP-2对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提供线索。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筛选一个PCP-2表达缺失的细胞系,直接观察PCP-2转染该细胞系后对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的影响。 本实验室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分析PCP-2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发现在内源性表达PCP-2的WRL68细胞和外源性表达PCP-2的COS-7细胞中均只检测到一个大小约为180 KDa的特异蛋白带,无任何水解的蛋白片段,与PTPκ,PTPμ等同类分子具有显著差异。 采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 分析PCP-2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密度的关系,发现PCP-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随着WRL68细胞的密度增加而上升。100 %汇合率的WRL68细胞的PCP-2 mRNA表达水平是30 %汇合率细胞的3倍,而蛋白表达水平则上升至5.5倍,上升幅度明显高于mRNA 水平。提示PCP-2的表达受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共同调控,可能具有调节和稳定细胞-细胞连接的作用。 通过表达并纯化六组氨酸融合的β-catenin C-端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β-catenin C-端的多克隆抗体。鉴定显示:该抗体适用于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技术,效价约为1:500。为进一步研究PCP-2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工具。运用基因转染和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PCP-2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证实PCP-2与β-catenin可直接结合,而且经过将PCP-2、β-catenin和/或SrcY527F共转染BHK-21细胞,或者用EGF刺激共转染了PCP-2 和β-catenin的BHK-21细胞,发现PCP-2与β-catenin的结合与β-catenin的磷酸化状态无关。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或PCR技术获得PCP-2的一系列缺失突变体 WP=6 PCP-2 EXT, PCP-2 ?C1C2和PCP-2 ?C2,采用基因转染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明确了PCP-2的近膜区是PCP-2与β-catenin相互作用所必需的。采用mega-primer方法获得PCP-2两个磷酸酶结构域的核心氨基酸Cys的定点突变体PCP-2 C1069S,PCP-2 C1364S,与β-catenin和/或SrcY527F共转染BHK-21细胞,结果显示PCP-2可使β-catenin去磷酸化,而且N-端近膜的磷酸酶结构域具有大部分或全部磷酸酶活性,C端的磷酸酶结构域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磷酸酶活性。提示:β- catenin是PCP-2的一个底物。 用Western Blot筛选到PCP-2表达缺失的BHK-21细胞,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PCP-2基因稳定转染至BHK-21后发现:PCP-2基因转染抑制BHK-21细胞的迁移能力,选择性促进BHK-21细胞对特异性粘附底物的粘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PCP-2在真核细胞中只表达一个蛋白,而无水解片段,PCP-2表达水平随着细胞密度增加而上升。PCP-2通过其近膜区与β-catenin结合而相互作用,使β-catenin去磷酸化。生物学研究显示PCP-2能抑制细胞迁移,促进细胞的粘附能力。
【图文】:

示意图,质粒,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


.3.1. 构 建 PCP-2 胞 内 区 各 结 构 域 的 缺 失 突 变 体 取 抽 提K5RS-PCP-2 质粒和 pBSK 质粒各 4 μg,,用 XbaI 和 HindIII 双酶切,回收酶得的大小约 5.58 kb (PCP-2)和 2.98 kb(双酶切后完全线性化的 pBSK)的片段酶切所得的 PCP-2 cDNA 和 pBSK 片段用 T4 连接酶于 22 °C 连接 1 h。连接转化宿主菌 XL1-Blue,如前所述鉴定出正确的 pBSK-PCP-2 克隆(以aI+HindIII 酶切观察到 2.98 kb 和 5.58 kb 两条带为正确)。该质粒的限制性位点分布如图 1 所示。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CP-2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粘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PCP-2点突变体相对位置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Q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烈刚,刘恭平,姚平,郝丽萍,杨雪峰,孙秀发,朱清华;维生素A缺乏对小鼠胚胎Hox-3.5 mRNA表达与胚胎发育关系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3期

2 安兰敏,杨军,徐兵;铅对大鼠脑细胞凋亡的诱发作用及对P53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4期

3 王欣,褚建新,傅汝林,赵钧铭;清热解毒方对可移植性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微小残留病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4 赵莉;邓晓玲;蔚应俊;;水稻叶片mRNA差异显示技术中总RNA的提取和检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詹爱军;王新卫;王宪文;;抗H9亚型AIV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亚型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6 张海军,张小爱,程双怀,耿红,聂刘旺,阚显照;扬子鳄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陈冬生,聂刘旺,王朝林,谢万树;扬子鳄DMRT1基因DM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姜宏,李麓芸,卢光t;PCR法直接筛选重组阳性克隆[J];安徽医学;2005年02期

9 张桂芝,黄桂君,厉为良,吴国明,钱桂生;联合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MCT1基因及NHE1基因表达对其增殖生长的影响[J];癌症;2002年07期

10 石卫民,范义湘,陈龙华,高蕾;两株人肝癌细胞QSG-7701和HepG2放射敏感性的体外研究[J];癌症;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新民;党琦;;天佛参口服液(TFS)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凋亡及机理探讨[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Anti-tumor Natural Inhibitors Targeting Cdc25C Phosphatase and Cathepsin B[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彬;兰喜;殷相平;李学瑞;李宝玉;方玉萍;柳纪省;;口蹄疫病毒双效疫苗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彬;兰喜;殷相平;李学瑞;李宝玉;方玉萍;柳纪省;;口蹄疫病毒双效疫苗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5 孟宪荣;周蕾蕾;栗绍文;周祖涛;毕丁仁;陈辉;齐冰玉;;猪骨骼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李西玉;许信刚;周继章;邱昌庆;曹小安;宫晓炜;王光华;;猪流产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小放;RNA干扰SUMO1基因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伟;摄食抑制因子NUCB2/Nesfatin-1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朱静媛;志贺菌属细菌整合子与多重耐药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宏田;牙鲆免疫系统和抗病力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5 王桂琴;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在肝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6 吴艳涛;新城疫病毒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和表达该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D];扬州大学;2000年

7 冯晓勤;基因重组 人FasAD多肽的研制及其对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免疫抑制效应初探[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8 傅启高;绍兴鸭优良产蛋性能的内分泌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9 朱建中;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10 胡秀芳;茶儿茶素对肾炎的药效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宁;PD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翠;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陆玉成;AMF基因在食管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磊;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GPI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MDCK细胞中的定位[D];郑州大学;2010年

5 冯玖玲;杜氏盐藻RbcS基因家族新成员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莉;HSV-2 gD模拟抗原表位、IL-18重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D];泰山医学院;2010年

7 李国庆;重组HIV-1 Vif 158的表达、复性与纯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郭金金;重组人肾素受体的表达、复性及同时纯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争明;激光光镊拉曼系统中高葡萄糖对NIT-1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敏;内源性硫化氢对柯萨奇病毒B_3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3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43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