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改进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27 14:15
本文关键词: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改进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目前用于自身免疫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多为单纯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或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对比两种模型特点:EAU模型持续时间长,但眼前段改变不明显,不便于观察;EIU模型炎症反应快,眼前段反应明显、持续时间短,有益于临床眼部体的征观察及炎症分级。鉴于两种动物模型的特点,需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眼部炎症持续时间长且观察方便的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方法:为研究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改进方法,本实验使用人视网膜s—Ag多肽片断第35段抗原决定簇与伤寒杆菌内毒素(Salmonella typhimurium Lipoplysaccharide,LPS)共同在Lewis大鼠建立模型,并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及血清TNF-α及IFN-?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定。结果:(1)HS-AgP35组大鼠眼前段反应较轻,即使炎症高峰仍未见前房积脓、瞳孔后粘连、明显的晶体浑浊等改变,而此时眼后段观察发现局部视网膜脱离,同期组织病理示重度炎症改变,眼部体征与其眼部组织病理改变不成正比。HS-Ag P35+LPS组随病程发展,眼部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即:眼部体征与眼部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相关。(2)HS-Ag P35+LPS组大鼠的TNF-α水平呈双峰型,于免疫后第2d及第6d达峰值。HS-Ag P35组大鼠于免疫后第6d达峰值,峰值TNF-α质量浓度水平与HS-Ag P35+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实验组大鼠免疫后第2d均可检测到INF-γ,较正常大鼠升高,免疫后第10d达峰值,两组峰值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选择人工合成的高纯度HS-AgP35建立模型,同时为克服EAU模型眼前段炎症反应较弱的问题,辅以内毒素玻璃体腔注射,建立了一种眼前段反应重、炎症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效果好的新型动物模型,实验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强,便于实验观察记录,尤适用于新型抗葡萄膜炎药物临床疗效的检测与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全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葡萄膜炎 动物模型 人视网膜S-Ag 伤寒杆菌内毒素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3;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0
- 1 材料和方法10-14
- 1.1 材料10
- 1.1.1 主要实验试剂10
- 1.1.2 主要实验仪器10
- 1.1.3 实验动物与分组10
- 1.2 实验方法10
- 1.3 实验动物与分组10
- 1.2 实验方法10-13
- 1.2.1 动物模型建立10-11
- 1.2.2 眼部炎症反应观察11-12
- 1.2.3 组织学观察12-13
- 1.2.4 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含量13
- 1.3 统计学方法13-14
- 2.实验结果14-21
- 2.1 大鼠的眼部临床表现14-15
- 2.2 大鼠眼球组织病理学改变15-19
- 2.3 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 TNF-α和 IFN-γ质量浓度变化19-21
- 3 讨论21-24
- 4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7
- 综述27-36
- 参考文献33-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英杰;梁先军;何锦贤;赵抒羽;杨雪艳;曾胜;;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07期
2 余奇;许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改进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05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