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脉肿电磁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18 15:15
【摘要】: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骨修复材料需求量巨大,而无论是自体骨,还是人工替代材料都有其固有缺陷,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有希望为骨缺损治疗制备充足的理想骨修复材料,并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具有良好的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和成骨活性,被认为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最佳选择之一,而如何快速足量地获取高质量的种子细胞以及如何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是骨组织工程学实验研究的关键。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s)临床用于治疗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假关节取得成功,以及特定频率,特定场强PEMFs能够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并可刺激骨局部因子的产生,加速骨基质矿化亦已被国内外学者们证实。然而有关PEMFs对MSCs成骨的具体生物学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而骨髓MSCs是骨修复中形成骨的重要前祖细胞之一,因此我们推测PEMFs刺激很可能对 hMSCs产生一系列生物学作用,并促进骨形成。本课题观察脉冲电磁场刺激hMSCs体外增殖的作用以及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为临床上体外快速获取高质量hMSCs来源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 一、研究脉冲电磁场对人骨髓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将传代的第三代hMSCs分为四组:1.常规传代培养液组(以下简称P-I-); 2.常规传代培养液施加脉冲电磁场组(12Hz, 1.1mT, 8h/d) (以下简称P+I-); 3.化学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联合常规传代培养液组(以下简称P-I+); 4.化学诱导联合脉冲电磁场(以下简称P+I+),应用四氮噻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化学诱导培养液组细胞增殖较常规传代培养液组慢,而脉冲电磁场作用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得到提高,PEMFs刺激后的hMSCs实验组生长曲线较对照组前移,P-I-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3.6h,P+I-组细胞倍增时间为29.4h,P-I+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6.2h, P+I+组细胞倍增时间为34.8h; PEMFs连续刺激5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P+I-组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 (20.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2003AA205002);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2003-13-6)。 WP=9 ±2.10) %,同期P-I-组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8.56±1.13)%,P-I+组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5.91±0.43)%,P+I+组细胞S期细胞百分比(7.73±0.96)%。上述结果提示PEMFs对hMSCs的生物学效应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PEMFs能够显著促进hMSCs细胞增殖,DNA合成加速(p0.01)。 二、观察脉冲电磁场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将传代的第三代hMSCs予以常规传代培养液培养,施加脉冲电磁场(12Hz, 1.1mT, 8h/d),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核固红钙染色、Von Kossa钙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以及放免法测定骨钙素的分泌情况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结果:经PEMFs刺激4d~ 5d后, hMSCs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 周形成多层结构 ,3周左右聚集成细胞钙化结节。透射电镜观察提示:细胞成熟,核浆比例小,内质网扩张,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核固红钙染色、Von Kossa钙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均阳性。而常规传代培养液组hMSCs随培养时间延长并未出现细胞钙化结节,同期透射电镜观察提示为幼稚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PEMFs刺激hMSCs后能够诱导细胞的骨钙素分泌,随刺激时间延长,骨钙素活性增高更加明显,而常规传代培养液组hMSCs未检测到骨钙素的分泌,同样PEMFs刺激组hMSCs的ALP活性亦显著增高,刺激4天后即可见ALP显著增高,随刺激时间延长,ALP活性增高更加明显,12天达到高峰,14天时略有下降,仍高于对照组水平。ALP活性第6天所测结果为;P+I-组为0.42±0.02金氏单位/100ml,P-I+组为0.47±0.03金氏单位/100ml,P+I+组为1.12±0.11金氏单位/100ml,而P-I-组仅为0.02±0.01金氏单位/100ml,上述结果提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合理的脉冲电磁场体外刺激后,能够明显促进hMSCs成骨分化(p0.01),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其增殖,缩短细胞倍增时间,生长曲线前移;脉冲电磁场能够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促进其骨矿化,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329.2
【图文】:

细胞周期,培养条件,流式细胞仪检测


051015202530S G2+M+S细胞周期分率(%)百P-I-P+I-P-I+P+I+第三代 hMSCs 在 P-I-、P+I-、P-I+、P+I+培养条件下第 5d 所测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培养条件,流式细胞仪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三代hMSCs在P+I-培养条件下的第5d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培养条件,流式细胞仪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三代hMSCs在P-I+培养条件下的第5d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钧强;张霄蓓;马懿;郝晓甍;张晟;;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4期

2 刘祥伟;曲延玉;陈德滇;杨庄青;;乳腺癌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3 欧阳李静;;能修复心脏的细胞[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2期

4 党政;宋文杰;胡小军;窦科峰;;Bmi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08期

5 万子杰;;脑干细胞有望治愈听力丧失[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7期

6 张玲;杨慧;王蓉;易海;富艳红;苏毅;;干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J];西南军医;2011年04期

7 ;关于召开“首届全国干细胞应用研究与管理研讨会”的通知[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3期

8 樊钰钰;;勇攀干细胞研究高峰 为人类健康财富奋斗——记清华大学医学院纪家葵教授[J];中国科技财富;2011年13期

9 ;科学家用干细胞“重组”造出人造心脏[J];微创医学;2011年04期

10 洪德恩;;史上第一例干细胞气管移植成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云旗;李秀兰;张杨;郭悦;赵尚昆;;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福生;吴祖泽;;牛肝来源的抑瘤因子抑制白血病干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3 孙铀;张凤山;;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CD_4~+CD_(25)~+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赛克;陈忠平;WK Alfred Yung;Fred Lang;Waldemar Priebe;Howard Colman;;新型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P1193在体外对脑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毛峰;;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尊彦;;生长因子——划时代食用干细胞产品[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吴齐全;周君梅;张胜利;马晓荣;高同斌;谢华;陈方;;人羊水来源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志胜;陈胜锋;王丙云;刘林;;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建系方法与效率[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刘祖梅;韩毅;杜心灵;胡燕;金满文;;成年小鼠心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离子通道特性[A];2008心血管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余细勇;;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表观调控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玉;美开发出不破坏胚胎的干细胞培养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马;为什么要研究干细胞[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刘文才;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肌[N];光明日报;2003年

4 张孟军;科学家瞄准癌干细胞的识别和分离[N];科技日报;2004年

5 郑焕斌;南非拟建立非洲第一家干细胞银行[N];科技日报;2004年

6 小直;脂肪干细胞可以产生骨骼[N];华夏时报;2001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笑到最后的人是谁[N];科技日报;2001年

8 星华;用干细胞造牙[N];福建日报;2002年

9 记者吴仲国;长时间保存干细胞有方法了[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施嘉奇;老鼠脂肪中获取干细胞[N];文汇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优化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邹西峰;骨髓源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中迁移和分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邓蔓菁;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及永生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江小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5 孔祥永;人胎儿肺上皮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其干细胞的初步鉴定[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庞希宁;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方利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皮肤组织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高文根;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刘宏伟;骨髓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比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10 金丹;逆转录病毒介导hBMP-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内外成骨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脉肿电磁场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周德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3 单建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及成骨诱导培养[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4 刘晋峰;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4、溶菌酶与肠上皮干细胞增殖分化机制关系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5 陈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6 徐洪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刘丹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傅斌;人前列腺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9 黄宇婷;骨髓来源干细胞异位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BMP2在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61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61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