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粘性放线菌在生物膜和浮游状态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7:01
   本研究观察粘性放线菌形成的单菌种生物膜的结构以及胞外多糖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比较粘性放线菌在生物膜中和浮游状态下合成水溶性胞外多糖和水不溶性胞外多糖量的差异,并探讨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本实验主要采用微生物厌氧培养技术将粘性放线菌在玻璃片上形成单菌种生物膜,用荧光染料Fluorescein、BODIPY和Calcofluor进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和其中胞外多糖的分布。并且将粘性放线菌分别进行静置培养和摇动培养,以得到黏附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粘性放线菌,蒽酮法测量两种状态下细菌合成的胞外多糖,比较它们在不同糖浓度底物和不同培养时间所合成胞外多糖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玻璃表面粘性放线菌黏附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大量微菌落和沟壑间隙是其所形成生物膜的特征。临近黏附表面的生物膜基底部位细菌密度较低,而中部则较致密。生物膜中胞外多糖分布与菌落中的细菌分布一致,结果提示粘性放线菌依靠其合成的胞外多糖聚集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状态下粘性放线菌合成水溶性胞外多糖的数量与浮游状态的比较,随着培养基中糖浓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或减少。而生物膜中的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数量与浮游状态的比较,在各种糖浓度以及不同培养时间条件下,生物膜中合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糖量均要多于浮游状态合成的糖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粘性放线菌依靠其合成的胞外多糖聚集形成了生物膜,在
【学位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379
【部分图文】:

粘性放线菌在生物膜和浮游状态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研究


Fluoerseein染色(x200)粘性放线菌菌落图

菌落形态,粘性放线菌,菌落


图2BODPIY染色(X600倍)粘性放线菌菌落图用BoDPIY染色20分钟,蓝光(504一sllnnr),油镜下粘性放线菌形成绿色的致密菌落形态(白色箭头处),菌落间的细菌分布厚薄不均,形成沟壑间隙(黄色箭头处),高低起伏,可能为水和营养物质的通道。

照片,粘性放线菌,菌落,照片


图3BODPIY染色(x6OO)粘性放线菌菌落断层扫描照片用BoDIpY染色20分钟,蓝光(504一51Imn),约25脚厚的生物膜,油镜下以.06脚一层,由生物膜表面至薪附载体表面(z轴)进行断层扫描,断层图片32张,取第3、6、9、12、15、18、21、24、27张(见上图)。粘性放线菌形成绿色的致密菌落断层扫描照片,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剑平,岳松龄,胡涛;生物膜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05期

2 李德懿,李宗林,张建中,桂晓琳,朱霖,张濒;可控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300恒化器的建立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李鸣宇,刘正,朱彩莲;人工口腔牙菌斑生物膜药敏实验模型的建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4 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肖悦;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870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70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9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