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消化道不同肠段通透性的改变

发布时间:2020-11-05 07:56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后消化道不同肠段的通透性改变情况。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8)和脑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n=36)。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MCAO损伤模型,脑组织TTC染色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并计算梗死面积,采用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右旋糖酐(FD4)法检测术后1、2、3d肠道通透性变化,并于术后2d检测小鼠远端小肠、盲肠和结肠的肠道通透性,HE染色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TTC染色可观察到明显的脑梗死部位,表明MCAO模型制备成功。FD4法检测肠道通透性显示MCAO组小鼠术后1、2、3d的血浆FD4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组小鼠血浆FD4浓度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r=0.734,P0.001);MCAO组小鼠远端小肠、盲肠和结肠的血浆FD4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为(18.53±3.92)mg/L vs.(5.01±2.25)mg/L、(6.27±2.37)mg/L,(3.00±0.87)mg/L vs.(0.71±0.18)mg/L、(0.76±0.22)mg/L,(10.38±4.73)mg/L vs.(1.66±0.47)mg/L、(2.54±0.6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段MCAO组血浆FD4浓度约为同肠段假手术组的4.1倍,高于其他两个肠段的增高幅度(盲肠3.9倍;小肠远端3.0倍)。病理学观察可见MCAO小鼠结肠上皮损伤及绒毛不规则,并有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检测发现结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疏松且间隙增宽。结论小鼠MCAO损伤后各肠段通透性均不同程度增加,尤以结肠改变最为显著。
【部分图文】:

TTC染色,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小鼠


,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多重比较方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小鼠急性MCAO模型建立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中正常无缺血脑组织经TTC染色后呈鲜红色,MCAO组脑梗死部位组织呈苍白色(图1A)。采用软件通过颜色差异计算梗死面积(图1B)。MCAO组小鼠术后2、3d的脑梗死面积[分别为(31.40±2.41)%、(31.13±4.05)%]明显大于术后1d[(23.7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和3d的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2.23组小鼠术后不同时间肠道通透性检测结果图1小鼠脑组织TTC染色结果Fig.1TTCstainingofmousebraintissuesA.脑组织TTC染色;B.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MCAO.脑缺血再灌注表1不同时间点3组小鼠血浆FD4浓度比较(mg/L,x±s)Tab.1FD4concentrationsinthreegroupsofmouseatdifferenttimepoints(mg/L,x±s)组别术后1d术后2d术后3d正常对照组(n=3)1.68±0.261.26±0.761.82±1.19假手术组(n=3)4.27±0.132.53±0.393.15±0.57MCAO组(n=6)8.71±3.17(1)(2)11.32±3.91(1)(2)9.96±5.37(1)(2)F17.98027.3109.211P<0.001<0.0010.003MCAO.脑缺血再灌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2)P<0.05。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MCAO组TTC染色梗死面积总面积ABMCAO组小鼠术后1、2、3d的血浆FD4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组小鼠血浆FD4浓度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r=0.734,P<0.001,表1)。2.33组小鼠不同肠段通透性检测结果见表2。MCAO组小鼠远端小肠、盲肠、结肠的血浆FD4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

电镜观察,肠道,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病理学改变


学屏障[9]。肠道上皮细胞构表2小鼠不同肠段通透性比较(mg/L,x±s)Tab.2Comparisonofpermeabilityindifferentintestinalsegmentsofmouse(mg/L,x±s)组别远端小肠盲肠结肠正常对照组(n=3)5.01±2.250.71±0.181.66±0.47假手术组(n=3)6.27±2.370.76±0.222.54±0.67MCAO组(n=6)18.53±3.92(1)(2)3.00±0.87(1)(2)10.38±4.73(1)(2)F32.15014.67012.610P<0.001<0.001<0.001MCAO.脑缺血再灌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2)P<0.05。图2光镜及电镜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肠上皮紧密连接超微结构改变Fig.2Histopathologicalandultrastructuralchangesofmousecolontissuesandthetightjunctionsofintestinalepithelium(HEstainingand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MCAO.脑缺血再灌注;箭头示肠道上皮间连接复合体成肠道组织屏障,上皮间可以通过某些特定分子量物质的特性被认为是肠道特有的通透性,已有研究证实多种非肠道疾病后肠道通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0]。肠道通透性改变后,肠道内外物质转运发生异常,可能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也证实,疾病状态下肠道内稳态失衡,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有消化系统疾病(如结肠炎[11-12]),也有非消化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13-14]、肥胖[15-16]、代谢性疾病[17]及心脑血管疾病[18-19]等)。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功能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20-21],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活动进而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有研究发现在应激状态下(如脑卒中等)肥大细胞被激活,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张洁;丁琼;魏蕾;;VASP下调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2 朱天义,李光芝,任宏造;硒对缺氧培养心脏功能、膜系统通透性和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年05期

3 雷大川;;实验性通透性肺水肿[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8年05期

4 孙君洁;;影响间隙连接的形成及其通透性的因素[J];生理科学进展;1989年02期

5 方兆麟;;低温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89年01期

6 岑德意,周兰兰,明亮,江勤,马传庚;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致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年02期

7 何芳雁;韩春妮;李艳;林青;;制作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要点及体会[J];实验动物科学;2013年04期

8 汪莹;许栋明;王文;高东明;张丽;艾厚喜;李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9 林泽喜;龙双涟;胡金平;龙志峰;;环磷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GFAP表达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12期

10 孙玉生,皇甫超申;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神经元损伤情况[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功伟;姜黄素上调Peroxiredoxin 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苑晓晨;褪黑素对IL-lβ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彭镜;PKC-α/p115RhoGEF/RhoA信号通路调控TNF-α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的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盼歌;RTEF-1抗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曾琳;17β-雌二醇共轭衍生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1年

3 孙旭文;NF-κB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局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2年

4 李剑;Gαi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海马中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效林;脂多糖、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和RhoA基因表达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6 贺志高;内毒素、组织胺作用下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孟子敏;Rac1蛋白活化与内皮细胞通透性和细胞骨架改变的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8 田和平;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发生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9 高磊;VEGF121和VEGF165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马铁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及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71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71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d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