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
发布时间:2017-04-05 22:02
本文关键词: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ISL-1阳性后第二生心区分布规律以及小鼠胚胎心脏DMP的形成及其参与心房分隔的过程。方法: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抗转录因子ISL-1抗体、抗Nkx2.5抗体对胚龄9-15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胚龄9-12d,ISL-1阳性细胞主要聚集于咽前间充质、心包腔背侧壁的脏壁中胚层、心背系膜以及窦房结、腔静脉瓣。在胚龄13d,ISL-1阳性细胞局限于进入心包腔的右腔静脉壁与窦房结。胚龄14d后,胚胎心房与腔静脉壁不再有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胚龄10-11d,DMP形成,心背系膜内散在分布有ISL-1阳性细胞向DMP延伸,胚龄12d,DMP与房室管心内膜垫、原发隔融合。胚龄9-10d,左右体循环静脉分别通入静脉窦角,两侧对称。胚龄13-15d,DMP与心包内腔静脉壁、冠状窦壁进行心肌化。结论:ISL-1阳性后第二生心区前体细胞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其分布模式不同,参与心房、腔静脉壁以及窦房结的发育。DMP来源于后第二生心区,两侧房室管心内膜垫彼此接近融合分隔房室管时,DMP与其头侧的原发隔、尾侧的房室管心内膜垫融合,参与原发孔的封闭。DMP的心肌化是由于原发隔的心肌细胞迁移而完成。冠状窦与右腔静脉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心肌化机制也不相同。
【关键词】:后第二生心区 小鼠 胚胎心房 心背侧间充质突 免疫组织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前言8-10
- 1 材料与方法10-12
- 1.1 标本制作10
-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12
- 2 结果12-23
- 3 讨论23-26
- 3.1 小鼠胚胎ISL-1 阳性后第二生心区的时空分布模式23-24
- 3.2 DMP的形成与心房分隔24-25
- 3.3 腔静脉管壁的心肌化25-26
- 4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30-39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1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1-42
- 个人简介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军媚,李永青,吴秀山;心脏动脉极的形成[J];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恩世;第二生心区发育相关基因变异在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师亮;呼吸内胚层,第二生心区与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远端的形态发生[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肖杨;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冯先玲;转录因子Nkx2.5、ISL-1的表达与小鼠胚胎心脏的早期发育[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小鼠胚胎后第二生心区与心房的发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77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