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足细胞自噬在膜性肾病经典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激活可能的细胞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0:02
   目的探讨足细胞自噬在膜性肾病经典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激活可能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被动肾炎(PHN)2d组、PHN4d组、PHN7d组、PHN21d组以及对照组,建立大鼠PHN模型。观察足细胞形态的变化和自噬泡,并计算单个肾小球足细胞的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肾小球内膜攻击复合物C5b-9的沉淀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用TUNEL法对肾小球内细胞凋亡进行检测,Western印迹法对肾小球自噬相关蛋白LC3、GRP78、p-PERK、p-JNK、ATF6α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至注射抗体后第21天可见典型模性肾病改变,而其尿蛋白量自建模3 d起有显著上升,至21 d可达到(51.4±5.9)mg/24 h。P62蛋白并无在PH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发生堆积,故可确定LC3Ⅱ表达的提高非自噬流受阻导致。可观察到造模早期ATF6α、p-PERK、p-JNK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21 d(即后期)又开始回落。结论膜性肾病免疫介导的损伤可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从而增强足细胞自噬作用以保持其内环境的稳定及生存。
【部分图文】:

透射电镜,模型大鼠,抗原,肾小球


相对少于7d的表达水平,如图4a所示。P62蛋白并无在PH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发生堆积,如图4b所示,故可确定LC3Ⅱ表达的提高非自噬流受阻导致。并且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造模后7d和21dPHN模型大鼠足细胞内自噬浸泡数量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明显上升,如图4所示。注:a为肾小球足细胞WT1抗原染色(DAB染色×400);b为肾小球足细胞计数,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相较于0d组,P<0.05图2PHN模型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标记及计数注:a为PH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细胞核呈棕黄色,示肾小球内细胞凋亡;b为TUNEL检测图3PH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细胞凋亡(DAB染色×400)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年6月第22卷第3期ChineseJournalofCoalIndustryMedicine,June2019,Vol.22,No.3·392·

模型大鼠,印迹法,相关蛋白,信号通路


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肾小球内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从造模2d起呈逐渐上升趋势,7d时明显比对照组高,但21d时却回落至正常水平;并且在检测非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proteinre-sponse,UPR)传感器以及其下游信号分子时,可观察到造模早期ATF6α、p-PERK、p-JNK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但21d(即后期)又开始回落,如图5所示。图5Western印迹法检测PHN模型大鼠肾小球内内质网应激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3讨论肾小球基底膜足细胞下出现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且基底膜见弥漫性增厚是MN的主要特征,足细胞病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故MN也可视为“足细胞病”的一种[9]。有研究[10]显示,在MN患者中均可观察到程度不一的足细胞病变,包括足细胞泡变性、肿胀、崩解,足突融合、微融毛化等。由于足细胞类似于神经元,其体内分裂繁殖能力不强,故发生受损时将难以再生恢复[11]。很多文献[12]显示,肾小球硬化很大程度上是足细胞受损乃至缺失所促使的。本研究发现,PHN模型大鼠在4d起可明显观察到足突融合现象,随时间延长,足细胞病变逐步加剧,至21d可观察到一系列病变,包括胞体肿胀、足突融合以及微绒毛化等,且该时间段可见研究对象组单位肾小球足细胞绝对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可以判断,足细胞在PHN病变过程中确实会发生损伤乃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晶晶;张伟;何强;;自噬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8年09期

2 杨凤杰;周建华;吕倩影;蒲金赟;张瑜;;足细胞自噬在被动Heymann肾炎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诩;卢宏柱;;自噬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年05期

2 金娟;林波;龚建光;赵黎;李一文;何强;;特发性膜性肾病足细胞自噬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年08期

3 蒋罗;于力;于生友;温捷;张瑶;郝志宏;;自噬与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损伤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年05期

4 于力;王辉阳;;Beclin-1在肾小球足细胞自噬调控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瑜;周建华;王洪涛;;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患儿足细胞缺失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丽;么冬爱;;足细胞自噬在膜性肾病经典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激活可能的细胞内机制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年03期

2 刘刚,王海燕;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年04期

3 刘旺意;邓跃毅;蔡小凡;向玲;鲁珍珍;陈万佳;;特发性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05期

4 马继伟;丁元;范冬雨;秦明哲;张翥;;特发性膜性肾病动物模型及中药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年07期

5 刘爱玲;吕红;钱家鸣;;细胞自噬和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04期

6 奇云;;细胞自噬机制研究缘何摘得诺奖?——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生命世界;2016年12期

7 王海杰;谭玉珍;;细胞自噬机制开启疾病治疗新途径[J];解剖学报;2017年01期

8 林承列;李江;周宜;孙艳红;王丽华;胡钧;樊春海;;基于细胞自噬机制的健康科学研究进展[J];核技术;2017年02期

9 贾静文;;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经;2017年03期

10 焦寒伟;王红均;赵宇;伍莉;帅学宏;陈吉轩;甘玲;罗献梅;黄庆洲;;细胞自噬与疾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梅生;人源PI3KC3复合物结构及其膜结合特征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常春美;GAPDH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彭心昭;长春新碱诱导人肝细胞系L02细胞自噬性凋亡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彭娇娇;狂犬病病毒诱导人和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自噬的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彧;干扰素对Huh7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世杰;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参与HCV诱导细胞自噬以及逃避宿主固有免疫[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白鸽;HRS对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肝部分切除术细胞自噬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李祺瑞;细胞自噬在LPS介导的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娜;MRTF-A调控miR-1273g-3p对Aβ_(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6 徐向荣;长链非编码RNA Gas5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81c-5p调控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7 屈昱良;细胞自噬模型miRNA差异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129-3p抑制细胞自噬促进BCG胞内存活的机制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8年

8 冯来鹏;p11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8年

9 李佳;IL-15对调节性T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张晓延;肠道病毒71型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及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77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77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