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
【部分图文】:
)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沙氏琼脂、沙氏培养基购自北京陆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碘化丙啶(PI)染色试剂盒购自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1.2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装置本研究采用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属于微型滑动弧放电(图1),装置高压电源采用0~30kV可调的高频谐振高压电源,气泵流速为10L/min,工作气体为空气,空气通过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喷嘴进行杀菌,喷嘴内径为0.5mm。图1等离子体装置示意图Fig1Structureoftheplasmagenerator1.2方法1.2.1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将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按1∶500比例接种于沙氏培养基,于37℃、150r/min培养,沙氏培养基空白调零,每间隔3h在530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A530值),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A530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1.2.2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及其稳定性测定取5mL达对数生长期的新鲜真菌培养物,3000×g离心5min,弃上清,用PBS洗涤后以5mLPBS重悬;取400μL菌悬液(约6×105CFU/mL)加至24孔板,37℃培养24h、72h;培养结束后,PBS洗涤3次,自然干燥后于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取定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24孔板,每孔加入400μLPBS,20kHz超声15min,收集悬液倍比稀释,取适当稀释度
第3期蒲启康等: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α=0.05。2结果2.1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白色念珠菌在培养约15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A530=0.5~2.5),为保证生物膜培养条件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A530=1.0时的白色念珠菌培养物来进行生物膜培养。2.2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培养及其稳定性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培养不同时间后的形态如图3A、3B所示,培养24h后,白色念珠菌开始黏附聚集,但镜下形态比较松散,仍有许多悬浮菌存在;培养72h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结构完全成熟,在镜下以紧密聚集的形式黏附在24孔板底部,结果表明以24孔板作为黏附载体、以PBS作为介质培养72h可获得具备典型生物膜特征的成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将6组经72h培养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进行活菌计数,结果如图3C所示,每组的活菌计数值均集中在105.5~106.0CF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Fig2GrowthcurveofC.albicans2.3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不同时间的杀菌效果图3不同培养时间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及其稳定性分析。×10Fig3AnalysisofformationandreproducibilityofC.albicansbiofilmunderdifferentculturetime.×10BiofilmofC.albi
10BiofilmofC.albicansafter24h(A)and72h(B)incubationinPBSsolution;C:Viablecountingresults(珚x±s)ofeachparallelwellafter72hbiofilmformation;Arrowspointtotheblackholeindicatingpolystyrenewellwithoutbiofilm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白色念珠菌的活菌数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的趋势,当作用时间≥15s时,与作用0s组活菌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作用时间达20s时,白色念珠菌活菌数由105.62CFU降至104.37CFU(P<0.005),约90%活菌被杀灭;作用时间≥55s后,活菌数减少至检出限以下。2.4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作用后白色念珠菌死亡情况如图5所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白色念珠菌的着色部分比例增加,并出现高亮区,说明该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生物膜的破坏程度、面积也相应增加。图4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作用不同时间对生物膜的影响Fig4Viablecountingofbiofilmafterplasmatreatmentfordifferentexposuretime*P<0.005,vs.0s.Dashline:Limitofdetection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嘉铭;刘巾男;魏明天;胡鑫;应斌武;;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与耐药抗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11期
2 熊紫兰;卢新培;鲜于斌;邹长林;;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及其生物医学应用[J];科技导报;2010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户玎岚;杨兰兰;;电极结构对于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初始电场的影响[J];电子器件;2015年06期
2 范明阳;郝小龙;韩秀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气源组分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12期
3 李杰;李喜;董攀;王远;龙继东;章林文;;常压空气亚微秒脉冲多层介质阻挡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6期
4 张若兵;苏善诚;姜雨泽;刘辉;关志成;;等离子体射流对染污高温硫化硅橡胶憎水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5年01期
5 占建英;杨兰兰;屠彦;俞永波;;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器件层流特性的模拟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4年07期
6 刘建峰;方志;周耀东;;内电极直径对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放电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4年04期
7 李杰;李喜;谢宇彤;王远;江孝国;龙继东;章林文;;常压空气亚微秒脉冲DBD高速摄影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4期
8 唐思魏;贾梅;许丽丽;范春晓;丁守怡;;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4年01期
9 杨欢;刘汝兵;王萌萌;林麒;;等离子体射流及其发生器研究进展[J];机电技术;2013年05期
10 侯天文;陈兴;贺占国;贺政新;白云;李玮;郑运周;;经腹腔注射建立免疫抑制BALB/c小鼠系统念珠菌感染模型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建忠;杨冰磊;;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实现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英文)[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王睿;;白念珠菌生物被膜耐药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年05期
3 张立;蔡钢强;;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被膜[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4 杨继君 ,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中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5 乔建军,张宏;白念珠菌生物膜耐药及其对策的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启康;刘思静;黄欢;熊靖飞;张丽;方志;汪川;;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杀灭效果[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3期
2 杨倩;黄力毅;;光动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9年09期
3 钟雪锋;孙铁英;柯会星;;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刊;2013年05期
4 王汐文;王攀;顾艺林;唐希远;陈丽华;;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年04期
5 刘嘉铭;刘巾男;魏明天;胡鑫;应斌武;;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与耐药抗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11期
6 许颖;刘亚男;赵亮;;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中胞外DNA分布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3期
7 张薇;王丹敏;董小青;梁慧;刘丽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对消毒剂抵抗性的研究[J];武警医学;2011年01期
8 高志鹏;陈康勇;郭佳婧;;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协同作用防控生物膜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7年03期
9 徐金莲;孙自镛;简翠;李丽;;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相关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10 王国戗;娄婷叶;裴利宏;;生物膜形成菌感染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云峰;白色念珠菌Hsp60的融合表达及免疫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于树云;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检测与药物对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静;表面附着、休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形成的影响及滞留菌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陆笑;LuxS/AI-2密度感应信号影响草绿色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继红;白色念珠菌基因CaFSP1的功能研究和CaMCI4基因的敲除[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莹龙;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2胞外多糖抑制肠道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
2 叶正兴;中国单增李斯特菌家系Ⅱ菌株毒力相关表型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差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3 李姗姗;UGA35,调控白色念球菌碱化外界环境pH的新因子[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4 代光利;白色念珠菌Iqg1p的功能分析[D];安徽大学;2018年
5 张颖;白色念珠菌lqg1和Cdc3功能分析[D];安徽大学;2018年
6 李作召;用于创面缝合的冷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7 黄倩;副溶血弧菌转录因子AphA调控生物膜基因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高慧;一氧化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张国华;白色念珠菌热休克蛋白90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杜德燕;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及LacZ报告基因融合实验技术平台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6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8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