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海南株的分离和鉴定

发布时间:2020-11-19 14:09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ttsia,SFGR)系引起斑点 热的病原体,是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 第九版上收录了8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其中有5种对人具有致病性。 该立克次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近年来,由于人 们社会活动的增加、全球化贸易活动的进行、旅游业的发展等,导致斑 点热发病率上升、新的病原体出现,原有疾病的情况及分布也发生了变 化。世界各地又陆续分离到10余种致病或不致病的SFGR,它们都被认 为是斑点热群新种,其中包括我国分离的黑龙江立克次体及内蒙古立克 次体。我国自1962年从黑龙江东方田鼠分离到第一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虎林84)以来,已经从不同地区的媒介蜱和啮齿动物以及斑点热患者 中分离到多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但多在北方地区,故一直以来人们认 为南方没有斑点热。1986年日本内田孝宏在日本四国地区分离出一株日 本斑点热立克次体,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一个新种,而海南岛的自然 景观与四国相似,其生态环境都非常有利于媒介昆虫的繁殖,是否也有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R.japonica)或其他立克次体感染的存在?为探明 海南岛立克次体,尤其是斑点热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及 1993年分别在海南岛各地采样开展立克次体血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研 究。1990年自海南岛东南部(保亭县)、中南部(通什市)和北部(海 口市)采取了 642份当地医院诊断为非立克次体病的患者血清及 37份疑 似立克次体感染的患者血清,应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帅 FA)进行了 人群血清日本斑点热门.japonica人 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皈.tyPhi) 抗体调查。调查结果,只有2份血清含有高滴度日本立克次体抗体(滴 度 31:160人提示海南岛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罕见。但是,从海南 岛东南部和中南部地区(五指山周边区)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斑 疹伤寒 IgG抗体阳性的人群血清中,40%有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lgM抗体 (滴度 31:80人 在当地疑似立克次体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约半数含有 高滴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IgMI gG抗体(滴度均> 1:16 0人表明在门诊 患者中有漏诊的斑疹伤寒现症病人或新近感染过斑疹伤寒的患者,在疑 似克次伸感染的患者中斑疹伤寒的感染相当严重。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又于1993年自海南岛的东、南、西、北、中部 选点采集了561份各医院诊断为非立克次体病的患者血清标本,应用 mIM进行了斑点热、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调查。调查 结果,血清 IgG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斑点热立克次体 30.830(164/532),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18.770(101/538),恙虫病 立克次体13.55叭76巧61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有多种立克次体病(斑点热、 斑疹伤寒、恙虫病)存在,其地理分布较广,主要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琼 中县、大丰农场、循州市、通什市、保亭县等五指山周边区人平原和滨 海城市(海口市、三亚市)较少。本调查首次发现海南岛有斑点热感染 存在,修正了过去认为我国南方没有斑点热的观点。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如同其他立克次体一样,是专性话细胞内寄生的微 生物,通常人们用动物(豚鼠)和鸡胚进行立克次体的分离及传代培养, 且标本多来自媒介昆虫或动物。我们根据国外的相关报道,采用L929(鼠 纤维母细胞株)和V盯。H洲绿猴肾上皮细胞株)单层细胞培养法直接 从患者血液中分离立克次体,这在国内尚属首次。30份疑似立克次体病 或不明热患者全血或血块标本中,先后共分离出 19株立克次体,经 ml FA、 多聚酶链反应uCR)鉴定 11株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4株是斑疹伤寒 立克次体,4株是恙虫病立克次体。 PCR由于能在体外将特异性DNA序列进行高效扩增,为病原体的分型 2 提供了有力手段,目前已成为新的分类鉴定和诊断SFGR的方法。因PCR 法非常敏感,标本中有2个个立克次体即可检出,故可用于SFGR的快速、 早期诊断。 分于量为190kD蛋白基因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有的基因* 年, Regnery首次根据立氏立克次体分子量为190kD蛋臼基因b呷A)设计 的 Rr190.70p不 Rrl90*02n一对引物用于扩增 SFGR o呷A的 ORF起始 部位 532 hp大小的基因片段,继之用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肽性图谱法 oCR/RFLP)区别SFGR。由于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优点,目 前已被广泛用于SFGR新种的鉴定。我们对20例疑似立克次体感染或不 明热患者的血液标本经 L929细胞分离培养,共分离出 12株立克次体, 将这 12株立克次体的分离培养物用 Rr190.70p和 Rr190.602n这一对引 物进行 PCR检测,结果检出 7株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对 10例疑似立 克次体感染或不明热患者的血液标本先用立克次体属(恙虫病立克次体 除外)PCR引物对RpCS877p。RpCS1258n检坝,结果7例卜性。将这 7例阳性血液标本接种Vero细胞分离培养,均分离出立克次体。这7株 立克次体
【学位单位】:江西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R376
【文章目录】: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小结
八、 致谢
九、 参考文献
十、 个人简历
十一、 综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丙功!102206北京,张健之!102206北京,田小东,毕德增!102206北京,蔡军,张远富!102206北京,陆振豸;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N-98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2 陈敏,范明远,毕德增,张健之,陈香蕊,陈振光,黄耀平;福建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分离及鉴定[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年06期

3 MhammedSarih;Cristina Socolovschi;Najma Boudebouch;叶莺;林春芳;;摩洛哥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9期

4 张健之,范明远,毕德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L-93株ompA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年03期

5 张健之,范明远,毕德增,宋秀萍,方欣;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新分离株结构多肽的分析[J];农垦医学;1996年02期

6 吴益民,俞树荣,娄丹;斑点热病原体及其实验室检出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7 陈雷,吴益民,刘昕昕,魏安明,胡玲美,杨青,李忠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PCR/SSCP分型技术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1998年02期

8 陈敏,张健之,毕德增,范明远,陈香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HL-93和HLJ-054亲缘关系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3期

9 郑夔,何剑峰,黎薇,周惠琼,江立敏;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广东分离株OmpA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10 杨春木,陈香蕊,胥照平,张永国;四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同源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春;小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李续建;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表达、定位和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3 周旻;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智伟;TGFβ_1诱导纤维粘连蛋白表达促进肝纤维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安平;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基因分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6 漆洪波;瘦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伍金林;尿液Gap-LCR-ELISA法检测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基因型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8 牛东升;立氏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基因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周伟琳;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及新SHV型β-内酰胺酶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郑刚;α1,4半乳糖糖基转移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英姿;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海南株的分离和鉴定[D];江西医学院;2001年

2 解秀禄;卵巢癌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02年

3 周琦;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逆转的实验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4 孙颖;环氧合酶-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张辉;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6 李晓红;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申克孢子丝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亓春花;实时FQ—PCR在解脲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应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王培戈;结直肠癌患者8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9 邓燕;大肠癌患者外周血GC-C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3年

10 李旭日;HPV、p16、Rb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90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90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