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热休克反应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5-17 05:00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action/HSR,也称为应激反应,根据习惯,我 们沿用热休克反应这个名称),是细胞对外界不利环境适应或生存的一种自身保 护性机制;它伴随着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也称应激蛋白) 的产生’(1)(2)。Elizabeth A.Craig等(14)认为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细胞在 热及其它应激(亚致死性刺激)条件下的“温度计”或是一种热休克反应的“指 标”。因此,可以通过检测Hsp70来证明细胞(菌体)是否产生了热休克反应。 本文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M—27方案测定了 热应激前后(42℃×30 min)菌体对二性霉素 B的 MIC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证明了在热应激前后,同一菌株对二性 霉素B的MIC值有明显溅高(P=0.0...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热休克反应对隐球菌MIC值的影响
    Ⅰ 实验材料
    Ⅱ 实验步骤与方法
    Ⅲ 结果
    Ⅳ 讨论
第二部分 新生隐球菌的热休克蛋白检测
    Ⅰ 实验材料
    Ⅱ 实验步骤与方法
    Ⅲ 结果
    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热休克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作用
综述二:AmB的抗真菌作用机制
附:部分病例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研究[J]. 梁晓博,李志刚,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09)
[2]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膜蛋白基因片段在酵母中的克隆表达[J]. 刘巍峰,高东,王祖农,滕智平,岑山,曾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01)
[3]应用微量稀释法对伊曲康唑于皮肤癣菌MIC影响因素分析[J]. 刘维达,王金燕,吴建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7(06)
[4]影响微量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因素分析[J]. 张秀丽,刘维达,杜宏宇,于长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6(05)



本文编号:319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19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