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08 05:02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的活化聚集是正常凝血的关键步骤之一,但过度的血小板聚集会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急性缺血事件。因此,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抗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聚集机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栓作用新靶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希望能指导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实验的深入研究。 

【文章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3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血小板聚集机制
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
    2.1 抑制血小板花生酸代谢的途径
    2.2 血小板中cAMP的增加
    2.3 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受体
    2.4 抑制血小板膜特异激动剂和受体
    2.5 一氧化氮供体
3 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
    3.1 光学比浊法
    3.2 剪切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法
    3.3 散射性粒子检测法
    3.4 全血电阻抗法
    3.5 血小板计数法
    3.6 微量反应板法
    3.7 流式细胞仪法
4 抗血小板聚集西药
    4.1 血栓烷抑制剂
    4.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2.1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2.2 ADP受体拮抗剂[29-32]
    4.3 5-HT受体拮抗剂
    4.4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4.4.1 阿昔单抗 (abciximab)
        4.4.2 依替非巴肽 (eptifibatide)
        4.4.3 替罗非班 (tirofiban)
    4.5 酶切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
5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中药
    5.1 黄酮类
    5.2 生物碱类
    5.3 有机酸、酚类
    5.4 皂苷类
    5.5 萜类
6 抗血栓作用新靶点
    6.1 P-选择素 (P-selectin)
    6.2 CD40配体
    6.3 GAS6配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血小板药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乔文豪,王秀,王佳丽,夏泉.  安徽医药. 2014(09)
[2]抗血小板药预防脑卒中的应用进展[J]. 倪金迪,沈国锋,李响,蔡振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04)
[3]流式细胞术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刘磊,龚辉,魏建明,李剑,罗心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04)
[4]抗血小板药物研制与临床应用进展[J]. 阮长耿.  中国药房. 2013(38)
[5]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J]. 程鹏飞,魏增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7)
[6]抗血小板治疗中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现状[J]. 王燕慧,张灏,金永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7)
[7]色满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J]. 郑伟,孙光,孙宝佳,郅慧,胡春.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9(01)
[8]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J]. 郭晖,刘媛,胡玉龙.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7(09)
[9]抗血小板药物研究概述[J]. 邓云,叶松,徐秋萍.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04)
[10]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邓润洁,寇俊萍,余伯阳.  海峡药学. 2006(04)

博士论文
[1]丹酚酸A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的研究[D]. 范华英.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怀牛膝总皂苷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D]. 余佳文.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29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329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