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白念珠菌CaGDT1基因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21:12

  本文关键词:白念珠菌CaGDT1基因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跨膜蛋白TMEM165与酿酒酵母Sc Gdt1均属于阳离子/钙离子交换器家族的成员,在本研究中,通过序列比对在白念珠菌中发现了Sc GDT1的同源基因Ca GDT1,表型互补实验显示Ca GDT1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Sc GDT1基因缺失所造成的钙离子敏感性,证明Ca GDT1是Sc GDT1的同功基因。此外,通过同源重组原理敲除了Ca GDT1的2个等位基因。表型筛选结果表明gdt1/gdt1缺失株对钙离子、细胞壁和内质网3种胁迫均不敏感,而对酮康唑和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受性。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白念珠菌 CaGDT 基因敲除 耐药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1784) 江南大学自主研究计划重点项目(JUSRP51313B)
【分类号】:R379.4;Q78
【正文快照】: 白念珠菌是一种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条件致病菌,寄生于正常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其宿主免疫系统维持平衡的状态[1]。在免疫缺陷病人体内,它能够入侵组织,引起严重的组织感染[2]。它能以不同的形态生长,包括酵母态、假菌丝和真菌丝3种形态[3]。在有血清的条件下,白念珠菌细胞由酵母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莉;王艳青;奚志琴;杨静;张润梅;冀英;吴媛;贾晓强;;非白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7期

2 谭宏月;陈丽华;皇幼明;钟彬;顾军;温海;;白念珠菌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6期

3 侯幼红,王正文,王立新;白念珠菌致病方式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0年05期

4 牛云彤,李少平;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1期

5 王鲁,刁庆春,蒋戈,刘荣卿,钟白玉;白念珠菌保护性单抗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6 张军民,王汉平,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7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甘露糖在介导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11期

9 朱利平,章强强,龚华斐,李莉,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4期

10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满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广华;;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态发生及毒性的进化[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宁;喻其林;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细胞存活途径与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线粒体功能在不同环境对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谢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7 周万青;沈瀚;张之烽;张葵;;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景伟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雪蓉;;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元兰;胡志德;孙懿;邓安梅;;颗粒溶素对白念珠菌感染宿主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虎;白念珠菌形态、胞壁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唐宁枫;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3 李岷;念珠菌胞壁葡聚糖某些结构、活性及分类鉴定意义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曹颖瑛;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毛旭明;白念珠菌Swi/Snf复合物在白念珠菌菌丝发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黄广华;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陈江汉;白念珠菌菌相转换基因HYR1启动子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王琳;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与脂筏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唐人杰;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及其靶基因RTA2在白念珠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刘伟;白念珠菌CaSCH9基因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不同培养条件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8年

2 阎澜;白念珠菌耐药株的蛋白质组与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差异蛋白质与差异基因的识别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秦晓峰;白念珠菌临床株耐药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钟毅;白念珠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初步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5 张蕾;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6 郭雅莉;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蕾;白念珠菌天冬氨酸蛋白酶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朱春香;逆转座子激活对白念珠菌适应性形成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程欣欣;白念珠菌多铜氧化酶基因功能及转录调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黄孝天;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D];江西医学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白念珠菌CaGDT1基因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377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