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活化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9:13

  本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活化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血吸虫病广泛流行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是仅次于疟疾的一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的长期防控依赖于高效疫苗的应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具有较高保护力效果的疫苗是辐照致弱的尾蚴/童虫疫苗(RAV),但由于材料来源困难、安全性等问题,不能大规模使用。因此,需要通过研究RAV模型的高保护性效应机制来研发出高效、安全的抗血吸虫分子疫苗。研究发现RAV模型可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以Th1为优势应答的高保护力,其原因可能是辐照后虫体损伤严重,移行缓慢,长期滞留在肺部并伴随大量虫源性分子的释放,引起宿主较强的免疫反应。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核蛋白,在电离辐射条件下可从核内迁移至胞外。已有研究表明曼氏血吸虫HMGB1可诱导宿主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致炎细胞因子,是引发宿主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因此推测日本血吸虫HMGB1(SjHMGB1)作为虫源性的应激分子在RAV诱导的高保护力中发挥了类似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SjHMGB1在活化宿主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上的功能。为进一步阐明SjHMGB1在RAV中发挥的作用奠定基础。1、分析SjHMGB1在辐照与正常虫体细胞上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不同期别的辐照和正常童虫,用胰酶消化成单个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jHMGB1在辐照早期4 d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7 d时显著下降低于正常组(P0.01),10 d、14 d两者无显著差异;RT-PCR检测SjHMGB1的mRNA的转录水平发现辐照组在4 d、7 d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10 d时两组无显著差异。初步推断SjHMGB1在辐照童虫早期大量表达释放。2、分析reSjHMGB1诱导致敏小鼠淋巴细胞的反应。reSjHMGB1蛋白刺激致敏小鼠淋巴细胞48h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状况以及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显著的刺激致敏小鼠淋巴细胞增殖(SI2);蛋白免疫组CD4+/CD8+T细胞的比值为2.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P0.01),且胞内IFN-?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提示SjHMGB1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型免疫应答。3、分析reSjHMGB1在调节宿主固有免疫中的作用。reSjHMGB1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胞外细胞因子。结果表明reSjHMGB1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RAW264.7细胞表面Toll受体4(TLR4)受体上调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而Toll受体2(TLR2)受体下调表达(P0.05),同时胞外TNF-α和NO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提示SjHMGB1可通过TLR4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致炎性的M1型巨噬细胞分化。4、研究reSjHMGB1诱导宿主树突状细胞(DC)功能成熟。reSjHMGB1刺激分选后的DC 48 h后再与CD4+T细胞共孵育168 h,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胞内细胞因子和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胞外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表明reSjHMGB1刺激组DC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显著上调表达(P0.01),同时胞外TNF-α,IFN-?,IL-4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reSjHMGB1蛋白与DC和CD4+T共孵育实验结果表明,CD4+T释放IFN-?显著增加(P0.01)。提示SjHMGB1促进DC功能成熟,活化CD4+T细胞,诱导Th1型免疫应答。5、初步探索reSjHMGB1活化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蛋白刺激嗜中性粒细胞4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形成,RT-PCR检测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蛋白刺激后可观察到明显的NETs现象,且与对照组相比MMP-9,MCP-1,CCL-3和CXCL-2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提高(P0.01)。提示SjHMGB1能够刺激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表型分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SjHMGB1在辐照童虫早期大量表达及释放,能够活化巨噬细胞、促进DC功能成熟、活化CD4+T细胞并诱导其向Th1型分化。初步探索了SjHMGB1刺激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的过程。为进一步阐明SjHMGB1在RAV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83.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英文缩略表12-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血吸虫生物学概述13-15
  • 1.1.1 血吸虫及其生活史13-14
  • 1.1.2 血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14
  • 1.1.3 血吸虫的致病机理14-15
  • 1.2 血吸虫疫苗研究概况15-16
  • 1.3 辐照致弱血吸虫疫苗的研究进展16-17
  • 1.4 HMGB1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17-20
  • 1.4.1 HMGB1分子的结构17-18
  • 1.4.2 HMGB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18-20
  • 1.4.3 血吸虫HMGB1的研究20
  • 1.5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20-23
  • 1.5.1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区别与联系20-22
  • 1.5.2 血吸虫抗原诱导Mφ极化及活化DC的功能与机制22-23
  • 第二章 SjHMGB1在辐照与正常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上的表达分析23-33
  • 2.1 实验材料23-24
  • 2.1.1 尾蚴23
  • 2.1.2 实验动物23
  •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23-24
  • 2.1.4 溶液配制24
  • 2.2 实验方法24-28
  • 2.2.1 收集体外培养不同期别辐照与正常日本血吸虫童虫24-25
  • 2.2.2 RT-PCR检测SjHMGB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25-27
  • 2.2.3 SjHMGB1在辐照和正常虫体细胞内的表达研究27-28
  • 2.3 实验结果28-31
  • 2.3.1 不同期别虫体SjHMGB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比较28-29
  • 2.3.2 SjHMGB1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29-30
  • 2.3.3 SjHMGB1在辐照和正常虫体细胞内的表达研究30-31
  • 2.4 讨论31-33
  • 第三章 SjHMGB1诱导致敏小鼠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33-41
  • 3.1 实验材料33-34
  • 3.1.1 实验动物33
  • 3.1.2 实验细胞33
  •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33-34
  • 3.2 实验方法34-37
  • 3.2.1 免疫小鼠34
  • 3.2.2 真核蛋白的制备34
  • 3.2.3 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34-35
  • 3.2.4 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35
  • 3.2.5 混合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检测35-36
  • 3.2.6 混合淋巴细胞胞外细胞因子检测36-37
  • 3.3 实验结果37-40
  • 3.3.1 脾脏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37
  • 3.3.2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37-38
  • 3.3.3 混合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检测38-39
  • 3.3.4 混合淋巴细胞胞外细胞因子检测39-40
  • 3.4 讨论40-41
  • 第四章 SjHMGB1活化巨噬细胞的功能分析41-52
  • 4.1 实验材料41-42
  • 4.1.1 实验细胞41
  •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41-42
  • 4.2 实验方法42-44
  • 4.2.1 细胞常规培养42
  • 4.2.2 SjHMGB1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增殖现象42
  • 4.2.3 SjHMGB1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到上清中NO水平42-43
  • 4.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43
  • 4.2.5 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43-44
  • 4.2.6 ELISA检测胞外细胞因子44
  • 4.3 实验结果44-50
  • 4.3.1 SjHMGB1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增殖现象44-45
  • 4.3.2 SjHMGB1蛋白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45-46
  • 4.3.3 SjHMGB1上调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分子以及MHC-Ⅱ分子的表达46-48
  • 4.3.4 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48-49
  • 4.3.5 ELISA检测胞外细胞因子49-50
  • 4.4 讨论50-52
  • 第五章 SjHMGB1促进DC功能成熟的鉴定52-64
  • 5.1 实验材料52-53
  • 5.1.1 实验动物52
  • 5.1.2 主要试剂和仪器52-53
  • 5.1.3 溶液配制53
  • 5.2 实验方法53-58
  • 5.2.1 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表面受体53-55
  • 5.2.2 RT-PCR检测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受体mRNA转录水平55-56
  • 5.2.3 ELISA检测SjHMGB1刺激BMDC胞外细胞因子56
  • 5.2.4 CFSE检测CD4+T细胞增殖56-58
  • 5.2.5 ELISA检测CD4+T细胞胞外细胞因子58
  • 5.3 实验结果58-62
  • 5.3.1 流式细胞术检测SjHMGB1刺激BMDC表面受体表达情况58-59
  • 5.3.2 RT-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与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59-60
  • 5.3.3 ELISA检测SjHMGB1刺激BMDC胞外细胞因子水平60
  • 5.3.4 CFSE法检测CD4+T细胞增殖60-61
  • 5.3.5 ELISA检测CD4+T细胞胞外细胞因子61-62
  • 5.4 讨论62-64
  • 第六章 SjHMGB1诱导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64-73
  • 6.1 实验材料64-65
  • 6.1.1 尾蚴64
  • 6.1.2 实验动物64-65
  • 6.1.3 主要试剂和仪器65
  • 6.2 实验方法65-68
  • 6.2.1 Western Blot检测嗜中性粒细胞胞内histone3的含量65-66
  • 6.2.2 RT-PCR检测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mRNA转录水平66-67
  • 6.2.3 日本血吸虫虫卵及可溶性虫卵蛋白(SEA)的制备67-68
  • 6.2.4 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现象68
  • 6.3 实验结果68-72
  • 6.3.1 Western Blot检测嗜中性粒细胞胞内histone3的含量68-69
  • 6.3.2 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mRNA转录水平69-70
  • 6.3.3 嗜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现象70-72
  • 6.4 讨论72-73
  • 第七章 全文总结73-74
  • 参考文献74-8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1
  • 1.发表论文80
  • 2.作者简介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玲;;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07期

2 ;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何毅勋,彭辛午;日本血吸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年04期

4 黄左钺,励正康,邱云,王琴美;呼吸在日本血吸虫能量代谢中的作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3期

5 张萍;;日本血吸虫的采集、固定和保存法简介[J];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5年03期

6 帅连云,曹建平,仇锦波;日本血吸虫纯净活虫卵的制备[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渊,汪学龙,吴忠道,周青;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大亚基核糖体基因的亚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0年04期

8 王文实,李雍龙;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及其诱导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5期

9 吴忠道,余新炳,徐劲,曹爱莲,罗建威,熊小燕,耿岩;日本血吸虫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初步构建(英文)[J];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00年00期

10 卞国武,余新炳,吴忠道;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表达序列标签的获取及分析[J];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0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锋;林矫矫;冯新港;傅志强;苑纯秀;周元聪;蔡幼民;;日本血吸虫性别发育蛋白质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欣之;矫矫;石耀军;冯新港;苑纯秀;金亚美;;日本血吸虫7d童虫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编码日本血吸虫10.6KD膜蛋白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夏艳勋;林矫矫;赵传壁;陈益;贺桂芬;;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立;荣秋亮;王业富;;日本血吸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2012年湖北生物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暨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杨胜辉;刘碧源;刘彦;周东明;曾庆仁;曾铁兵;喻容;蔡力汀;张顺科;方会龙;;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经双嗜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细胞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向群;;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对抗性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陆珂;苑纯秀;朱传刚;石耀军;李浩;刘金明;林矫矫;;日本血吸虫膜蛋白重组抗原免疫小鼠的保护力评估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孔娟;冯正;徐斌;邓王平;鞠川;胡薇;;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各虫期转录和表达情况的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徐斌;冯正;鞠川;许学年;莫筱谨;邓王平;孔娟;胡薇;;日本血吸虫金属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陈卫东;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完成[N];科技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彭振 记者 程守勤;抑制一种酶的活性可致日本血吸虫死亡[N];健康报;2012年

3 记者 曹玲娟;我科学家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天书”[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章迪思 实习生 周惠婷;血吸虫基因“天书”全球发布[N];解放日报;2006年

5 岳阳;国内生物信息平台首发大规模基因组数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记者 谢军;我国首次向全球公布日本血吸虫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序列数据[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日本血吸虫氧化还原相关蛋白功能、结构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韩艳辉;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GR)在日本血吸虫生长发育中部分功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玉梅;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滤泡辅助性T细胞变化及功能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4 洪炀;日本血吸虫童虫在不同敏感性宿主体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昒;日本血吸虫骨形成蛋白分子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武闯;日本血吸虫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质组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刘锋;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日本血吸虫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何原;日本血吸虫酚氧化酶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徐静玮;日本血吸虫抗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证据[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朱传刚;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清;感染日本血吸虫引起宿主循环MicroRNAs表达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刀金威;日本血吸虫凋亡抑制因子SjBIRP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刘艳涛;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SjOST48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马帅;日本血吸虫TOR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赵登云;日本血吸虫虫卵及相关抗原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杜晓峰;日本血吸虫入侵宿主过程中关键尾蚴蛋白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黄文乔;日本血吸虫致病性与其遗传学特征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张向前;日本血吸虫Wnt2、Wnt4信号转导蛋白功能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丹丹;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活化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谢郁;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超家族及其在尾蚴入侵阶段应激反应的初步分析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活化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43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