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糖蛋白并对糖链长短的调节进行初步探索
本文关键词:利用大肠杆菌合成糖蛋白并对糖链长短的调节进行初步探索
【摘要】: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璧层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由类脂A(内毒素)、核心多糖和O抗原三部分组成。O抗原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重复糖单位构成,属于多糖抗原。根据糖链的长短,一般可将O抗原划分为long型(19-25个重复糖单位)、intermediate型(10-18个重复糖单位)和short型(10个重复糖单位)三种类型。不同菌株的O抗原,糖重复单位个数有所差别,构成重复糖单位的单糖个数、单糖种类及糖苷键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脂多糖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鉴于脂多糖在机体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病原菌的脂多糖尤其是O抗原可以进行糖疫苗的研发。O抗原糖链的大小与致病菌的抗原性密切相关。O抗原位于细菌表面,能够影响部分分泌蛋白的功能,进而影响细菌的毒力。O抗原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在细菌信号识别、黏附、免疫逃避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致病菌而言,O抗原糖链越长,对血清的耐受性就越强。根据合成机制(主要指反转酶)的不同,O抗原的合成可划分为三种,分别为依赖Wzy的合成途径、依赖于ABC运转器的合成途径和依赖于合成酶的合成途径。Wzy依赖机制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Wzz,负责0抗原糖链长短的调节。在Wzz的作用下,O抗原糖链具有一定的大小特异性。通过Wzz蛋白对O抗原糖链的大小进行改造可改变O抗原的抗原性,进而开发具有特定效力的糖疫苗。随着细菌N-糖基化系统的发现,O抗原与免疫蛋白载体在细菌中结合成为了可能。本论文第二章主要是关于糖蛋白生物合成的研究,糖蛋白中的糖成分来自于E. coli O157:H7的O抗原。首先,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对E. coli W3110菌株的waal基因进行敲除;其次,构建了含有E. coli O157:H7 O抗原基因簇的载体pYES1L-O157 rfp;MBP作为疫苗的受体蛋白时,其本身具有结合(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能力,并促进细胞因子的活化,激活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激发人体特异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MBP表达量大,易于纯化及验证。基于MBP的上述优点,选择该蛋白作为PglB催化的N-糖基化途径的受体蛋白。为了提高糖基化的效率,将pglb基因和C末端加入了4个连续DQNAT糖基化位点的mbp基因克隆到pBAD24载体中。最后,构建了糖蛋白的表达菌株并进行糖蛋白的纯化,对纯化的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及MALDI-TOF-MS验证。与目前的化学交联方法相比,利用生物学方法获得的糖-蛋白缀合物疫苗具有高均质性、无污染、一次发酵、便于纯化等优点,具有化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论文第三章主要是关于糖蛋白糖链长短的研究,通过糖链的长短来调解糖蛋白的免疫原性。首先,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对E.coli W3110Awaal菌株的wzz基因进行敲除;其次,跟据O抗原糖链大小,选择了E.coli O111(长),E. coli 0127(长)和E. coli O86:H2(中)菌株的wzz基因进行克隆,分别构建到pEXT22载体上;第三,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可以对E.coli O157:H7O抗原的基因簇进行克隆,该基因簇中不包含wzz基因。最后,分别构建表达不同糖链长短糖蛋白的菌株并进行糖蛋白的纯化。
【关键词】:糖蛋白 O抗原 wzz基因 同源重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92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符号说明15-17
- 第一章 绪论17-37
- 1.1 糖类概述18-20
- 1.1.1 糖的定义及分类18
- 1.1.2 细菌多糖18-19
- 1.1.3 大肠杆菌脂多糖19-20
- 1.2 大肠杆菌O抗原20-25
- 1.2.1 大肠杆菌O抗原的结构20-21
- 1.2.2 大肠杆菌合成O抗原的基因簇21-22
- 1.2.3 大肠杆菌O抗原的合成过程22-23
- 1.2.4 Wzz简介23-25
- 1.3 N-连接糖基化系统25-28
- 1.3.1 真核生物N-连接糖基化25-26
- 1.3.2 原核生物中N-连接糖基化26-27
- 1.3.3 细菌的寡糖基转移酶PglB27-28
- 1.4 同源重组技术28-31
- 1.4.1 同源重组技术简介28
- 1.4.2 基因敲除的一般步骤28-29
- 1.4.3 同源重组在克隆技术上的应用29-31
- 1.5 糖类疫苗的研究31-33
- 1.5.1 多糖疫苗31-32
- 1.5.2 糖蛋白结合疫苗32-33
- 1.6 糖蛋白的合成33-37
- 1.6.1 糖蛋白的化学合成法33
- 1.6.2 糖蛋白的生物合成法33-37
- 第二章 糖蛋白的生物合成37-53
- 2.1 引言37-38
- 2.2 实验材料38-40
- 2.2.1 菌株和载体38
- 2.2.2 酶和耗材38-39
- 2.2.3 培养基与缓冲液39-40
- 2.2.4 仪器设备40
- 2.3 实验方法40-46
- 2.3.1 利用Red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40-42
- 2.3.2 载体构建42-43
- 2.3.3 表达菌株的构建及糖蛋白的纯化43-46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46-52
- 2.4.1 基因敲除菌株E.coli W3110△waal的构建46
- 2.4.2 载体蛋白及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46-48
- 2.4.3 载体pYESIL-O157 rfb的构建48
- 2.4.4 表达菌株的构建及糖蛋白的纯化48-50
- 2.4.5 糖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50-51
- 2.4.6 糖蛋白的质谱分析51-52
- 2.5 本章小结52-53
- 第三章 糖蛋白糖链长短调节的初步探索53-67
- 3.1 引言53-54
- 3.2 实验材料54-55
- 3.2.1 菌株和载体54
- 3.2.2 酶和耗材54
- 3.2.3 仪器设备54-55
- 3.2.4 培养基与缓冲液55
- 3.3 实验方法55-61
- 3.3.1 利用Red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55-56
- 3.3.2 载体构建56-57
- 3.3.3 利用RedE/T技术直接克隆大片段57-59
- 3.3.4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载体进行修饰59-60
- 3.3.5 LPS的提取及银染60-61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61-66
- 3.4.1 基因敲除菌株E. coli W3110△waal△wzz的构建61-62
- 3.4.2 不同来源wzz基因的克隆62
- 3.4.3 E. coli O157:H7O抗原基因簇的构建(不含wzz基因)62-64
- 3.4.4 p15A-157 antigen载体的表达验证64-65
- 3.4.5 p15A-157 antigen载体的修饰65-66
- 3.5 本章小结66-67
- 全文总结67-69
- 参考文献69-77
- 致谢77-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艳艳,端家忠,李勇,宁涛,张靖溥;染色体外同源重组结合细胞质注射途径研制转基因小鼠[J];遗传学报;2004年06期
2 霍娟;哺乳动物细胞同源重组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1年01期
3 李竹红,刘德培,梁植权;靶向整合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4 Vega MA ,鲁凤民;同源重组在人类基因治疗中的展望[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3年01期
5 唐俊明;黄永章;郭凌郧;潘国栋;孔霞;杨建业;王家宁;;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pAd-EGFP-hSDF-1α腺病毒质粒[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汉源;;转基因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2年06期
7 周杰,施定基,武宝,茹炳根;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基因通过同源重组在蓝藻中的克隆与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年06期
8 赵慧,郑文岭,崔东,马文丽;人生长激素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同源重组及初步鉴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6期
9 郁成雨,潘真,闵锐;同源重组与肿瘤发生[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11期
10 李文辉,王树蕙,张云,刘力,public.east.cn.net;用大肠杆菌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建强;夏咸柱;扈荣良;张守峰;黄耕;;应用细菌分子间同源重组机制快速克隆腺病毒基因组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张今今;顾蔚;张敏;;同源重组分子机制教学探索[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3 蓝秀万;姚姿婷;陈保善;;板栗疫病菌高效同源重组系统的构建[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丽;杨转英;李洪清;;水稻中的染色体内同源重组[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张金祥;李颖;毛志辉;袁红莉;王华明;王敖全;唐国敏;;黑曲霉ku80基因的缺失可显著提高DNA的同源重组频率[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春红;孙晓庆;何素芬;朱国强;;基于Red同源重组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构建肠炎沙门菌突变株方法的比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克山;吴斌;姚清侠;向敏;徐卓菲;钱平;陈焕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O型口蹄疫多基因重组腺病毒[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海龙;张友明;张允雷;黄t,
本文编号:52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2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