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改善损伤内皮细胞的代谢记忆效应

发布时间:2017-07-15 13:24

  本文关键词: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改善损伤内皮细胞的代谢记忆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白藜芦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代谢记忆 核因子κB


【摘要】:背景: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的不良记忆目前鲜有报道。目的:验证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代谢记忆效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0.1μmol/L)、白藜芦醇中剂量组(1μmol/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0μmol/L)、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中剂量+干细胞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干细胞组。分别于5.5 mmol/L葡萄糖培养第1,4,6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细胞核蛋白,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可诱导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上调,同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升高,且在糖浓度恢复正常后仍持续上升。与高糖组相比,白藜芦醇及其联合干细胞干预后可以使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呈白藜芦醇剂量依赖性降低。干细胞组上述指标与高糖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核因子κB通路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改善高糖代谢记忆效应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不仅有赖于核因子κB通路。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白藜芦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代谢记忆 核因子κB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血糖控制不佳,即使后期血糖降至理想水平,血管并发症仍持续进展,这一现象称为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长期高血糖所致的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早期干预“代谢记忆”的形成无疑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烨;关新强;徐志懿;高秉仁;;白藜芦醇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勇;王端;龙军;杨帆;徐强;司良毅;;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7期

2 邹宇;刘易伟;田密霞;胡文忠;;冰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及其与酒体颜色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园艺;2014年13期

3 袁歆贻;;茶叶和葡萄酒及可可中多酚类物质生理功效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3期

4 郭绍东;;组织特异性胰岛素抵抗及其代谢综合征的机制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5期

5 杨波;林t ;宗文霞;周志斌;;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溶血磷脂酸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1期

6 Elisabeth Uitz;Babak Bahadori;Mark F McCarty;Mohammed H Moghadasian;;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modulating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behavior[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4年10期

7 Fulya Ilhan;Sevgi Tas Kalkanli;;Atherosclerosis and the role of immune cells[J];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15年04期

8 王]仑;赵修华;祖元刚;李家磊;;白藜芦醇微粉的制备、表征与抗氧化功能评价[J];植物研究;2015年03期

9 朱迪娜;辛文锋;张文生;;栀子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5年05期

10 肖丹;蔡双兵;赵坤;司良毅;;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边云;田风胜;;复荣通脉胶囊及其组成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探讨[A];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普平;纤维细胞在冠心病心肌纤维化及其心脏震波治疗中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2 陈晓东;1.Ghrelin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2.危重症患者血浆活性Gherl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卓裕丰;年龄对阿托伐他汀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构、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仲清;PD对MODS模型大鼠的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凋亡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白志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肾动脉移植对可复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3年

6 付小明;自噬功能损伤促进腹主动脉瘤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高永兴;SDF-1α/Rac途径在内皮祖细胞极性调控与归巢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叶家欣;强化他汀治疗促进EPCs动员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程彬彬;SIRT1与microRNA-34a在切应力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代付军;小分子化合物在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功能与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oll样受体4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丁艳;铁皮石斛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NO、TNF-α和ICAM-1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年

3 刘通;心肌营养素-1诱导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4 王双;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诱导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孟冰雪;基于对内皮祖细胞动员的调控作用研究瓜蒌干预冠心病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王贵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7 李冬方;基于“HSP60-TLR4/MyD88-巨噬细胞”途径黄芪多糖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吴佳蕾;基于糖基化终末产物分析生地—山茱萸特征成分保护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段伟;HGF基因修饰的BMSCs条件培养液对小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D];河北北方学院;2012年

10 翟鑫;HSP90在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胸主动脉中的表达及普罗布考的干预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红雨;徐长庆;李宏霞;李鸿珠;韩丽萍;孙轶华;李宝馨;杨宝峰;;白藜芦醇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3期

2 刘妍妍;白云龙;王涛;杜娟;张妍;李宝馨;吕延杰;杨宝峰;;白藜芦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02期

3 孙林;张戈;;白藜芦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抗炎抗氧化及抗增殖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6期

4 易方方;唐其柱;冯斯婷;王腾;;白藜芦醇经蛋白激酶G影响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4期

5 张红雨,徐长庆,李鸿珠,李宝馨,张艳桥,张一娜;白藜芦醇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6期

6 邬云斌;刘新伟;何东伟;刘玲;;白藜芦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sirt1-p53通路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娜;王颖;张艳艳;关伟军;;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2 饶圣宏;;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3 王佃亮;张艳梅;杜娟;;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制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10期

4 李陈;肖玉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5 李丽春;李剑平;;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特点与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6 殷海斌;田新;杨春会;高晓慧;;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7 许琴,朱依纯,肖雁冰,田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明伟,郭子宽,刘晓丹,吴英,侯春梅,毛宁;小鼠骨骼肌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年05期

9 李府;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10 陈光辉 ,王燕,李天德,邵建华;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菊;胡亮杉;郭坤元;;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睾丸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郭勇;张西正;李瑞欣;张春秋;郭春;张彦军;闫玉仙;;力学拉伸对经5-氮胞苷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力;王海燕;杜娟;赖洁娟;刘庆;黄苏娜;蒋建新;;直流电刺激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物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丽;呼莹;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造血恢复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韩钦;刘艳宁;何东南;闫曦;曹莹;赵春华;;分离和鉴定小肠上皮干细胞及其可塑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刘晓丹;刘兵;李秀森;毛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姜玉玲;乔虹;刘梦雪;李强;孙玉倩;张巾超;;瘦素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肖娜;郭锦鹏;赵秀华;金文静;卢光t;程腊梅;;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广华;杨婷;付t$t$;苗瞄;金正明;唐晓文;韩悦;何广胜;仇慧英;马骁;陈峰;薛胜利;王荧;孙爱宁;吴德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的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洪珞珈;赵明明;张宇晶;;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A];2012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满学杰;天津滨海新区建最大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国梧;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获准[N];科技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佳;我国“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强骨形态形成蛋白9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郑宗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宪英;脑组织微环境及神经甾体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晓东;牙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牙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郭虹;胎儿多种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及胎儿骨髓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侯静;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后干性维持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袁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来晓瑜;一个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的鉴定和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韩春;牙根发育期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孙念政;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及其对糖尿病鼠降糖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克隆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晓华;牛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邓长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D];吉林大学;2013年

5 马云鹏;应用大块平铺法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及复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那仁格日勒;溶血磷脂酸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王黎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蛋白表达谱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唐秋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9 徐小霞;人胎盘绒毛层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军;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成骨潜能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4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44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