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肌疲劳因素的肌力预测模型修正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考虑肌疲劳因素的肌力预测模型修正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肌力预测 肌疲劳 表面肌电信号 曲线拟合 模型修正
【摘要】:目的为提高采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进行肌力预测的通用性,探索肌疲劳过程中肌力预测模型的修正方法。方法分别对肌肉非疲劳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肌力预测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曲线拟合建立非疲劳状态下的肌力预测模型,然后开展恒力和线性上升力两种发力方式的疲劳实验,分析肌疲劳对肌力预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线性上升力疲劳过程,建立肌力预测模型系数与肌疲劳程度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疲劳程度对肌力预测模型进行动态修正。结果测试结果显示,当疲劳程度逐渐加深时修正后的预测误差基本保持稳定。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用于线性上升力疲劳过程的肌力预测。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关键词】: 肌力预测 肌疲劳 表面肌电信号 曲线拟合 模型修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271138)
【分类号】:R337.5
【正文快照】: 肌力预测在康复训练、智能假肢控制、运动医学及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均有着广泛应用[1]。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活动时发放的生物电信号,它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2]。表面肌电信号可无创采集且能良好的反映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海红;王健;杨镇;;最大随意收缩诱发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年05期
2 吴剑锋;孙守迁;徐孟;石元伍;;面向人机仿真的肌肉力预测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05期
3 王乐军;陆爱云;范年春;郑樊慧;董菲;张磊;;表面肌电信号指标评价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玉珍;石双双;李笑天;;负荷对手臂肌肉运动取向的影响[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2年03期
2 李宏汀;燕铁艳;葛列众;王笃明;;突发强声刺激下神经肌肉反应时间优势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年05期
3 黄勇;王乐军;龚铭新;马国强;;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肉sEMG特征及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海红;王健;;双侧屈伸肘运动中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表面肌电图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刘春华;常凤;王春晓;王琳娜;高俊江;姚世庆;朱志强;;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赛后肌肉疲劳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2年05期
6 丁晨;王君泽;高瞻;;基于AnyBody的汽车驾驶中人体腿部逆向动力学仿真[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郁正红;李建华;;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表面肌电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刚;人体典型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吴剑锋;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下肢运动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路航;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人体上肢日常运动规律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陈景辉;重型商用车驾驶员坐姿舒适性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新元;应用小波包加权肌力研究与基于L-Z复杂度肌肉疲劳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湖;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表面肌电图评价参数范围的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唐桥;男子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6 陈固稳;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肌肉用力特征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7 徐涵潇;生物电干扰流对急性运动性疲劳诊断效果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8 庄文敬;对sEMG信号六个特征指标股直肌疲劳敏感性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9 韩婷婷;慢性腰痛对舞蹈专业学生躯干肌耐力、肌力及爆发力的影响[D];天津体育学院;2013年
10 徐磊;人体上肢运动链基本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东岩;李庆玲;杜志江;孙立宁;叶腾茂;;小波分析在表面肌电信号(sEMG)研究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王笃明,王健,葛列众;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与主观疲劳感之间的关系[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3 罗小兵,马建;肌电图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刘加海,王健,罗晓芳;局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信号复杂度和熵变化[J];生物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5 王健;sEMG信号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0年04期
6 王健,方红光,杨红春;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J];体育科学;2005年05期
7 杨红春,王健,王笃明;基于准稳态信号的动态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J];体育科学;2005年07期
8 王乐军;陆爱云;龚铭新;毋江波;董菲;张磊;;sEMG指标监测快速点击鼠标致指伸肌疲劳的适用性评价研究[J];体育科学;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济民;军事劳动卫生——乳酸蓄积及酸硷平衡失稳与骨骼肌疲劳[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8年01期
2 娄智,杨基海;利用NEMG信号AR模型参数对局部肌疲劳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3 周炳和,丁哨卫,刘萍,吴晓红,倪小敏,卢蓉;拮抗肌对的协同控制与EMG信号的中值频率关系[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4 随保成;;能源物质与骨骼肌疲劳[J];生理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5 牟永阁,贺中立,常向东,邬晓岚,郑尔信;应用表面肌电信号对局部肌疲劳监测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科学问与答[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7年12期
7 李燕玉,纪树国;正常人呼吸肌疲劳的产生和锻炼[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7年02期
8 杨生岳,谢新民,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朱艳媚;缺氧和营养不良对大鼠膈肌功能肌电图的影响及复方红景天对膈肌功能保护作用的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年11期
9 徐旋里,杨秋火,沈岳良,谢强敏;低氧高碳酸性离体膈肌疲劳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年02期
10 李真子;;提高近视眼预防意识[J];科学大众(中学版);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富学;欧桂生;竞花兰;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成建定;李朝晖;;限制性体位致死动物模型中膈肌疲劳的作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国祥;;肌疲劳时主动肌及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特征[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龚凌云;吴爱玲;胡凡;黄刚;吴晓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和肌电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银凤;;深覆鉭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周郁鸿;陈眉;虞荣喜;张宾辉;沈一平;侯群;叶宝东;张伟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洪道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眉;侯群;张伟骏;张宾辉;周郁鸿;沈一平;叶宝东;;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一例[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礼星;林青华;赵鹏飞;崔博;马强;;表面肌电图判别骨骼肌疲劳的新方法探索[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潘惠娟;王予彬;郑荣强;卢亮宇;;表面肌电在膝关节运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史继学;邢孝民;赵爱华;张军利;孔繁亭;姚静;陈爱兰;;序贯性机械通气加体外膈肌起搏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主任 于健 黄治才 宁习源 整理;孩子读书需要三盏灯[N];健康报;2010年
2 张永秀;冬日莫贪“咸”[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吴晓东;老人养目五妙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李惠明;熬夜看球怎么吃[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张大林;过节不忘动筋骨[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徐宝德;闲情逸趣益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孔令谦;药粥缓解视疲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陈斌;“哮喘”的危重指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9 王溪;春季锻炼选啥好[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沈亚南;啤酒多饮也致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莉;小鼠骨骼肌力学特性检测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白冲;膈肌疲劳与肌凝蛋白重链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顾力刚;VDT作业及其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优化与评价及补肺健脾方对膈肌功能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颖;肌电信号评价电刺激致肌疲劳方法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向毅;微电脑程控膈肌起搏器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不同脉冲幅度膈肌起搏对兔膈肌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颜芳;电刺激诱发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分析及肌疲劳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刘田;运动性疲劳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差异性表达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辉;骨骼肌收缩模式对p38/Akt磷酸化水平与疲劳恢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储小燕;产后女性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估[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19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1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