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药敏及产生物膜分析
本文关键词:白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药敏及产生物膜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白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生物膜 临床分析 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某院白念珠菌及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产生物膜能力、探讨生物膜与耐药性间的可能性关系。方法以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该院2013-2015年分离鉴定的真菌,药敏试验用纸片K-B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结晶紫染色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分析其产膜能力与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真菌7 612株,其中白念珠菌1 366株(17.9%),非白念珠菌6 246株(82.1%);白念珠菌中,呼吸科分离率最高389株(28.5%);送检标本以痰液最多(68.3%),其次为尿液、分泌物等;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较高敏感率;产膜分析标准菌株SC5314为强产,白念珠菌均具不同程度产膜能力,且随生物膜的形成,最小抑菌浓度也对应增加。结论白念珠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随生物膜的形成,最小抑菌浓度和耐药性都明显增加。因此,后期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靶点,对临床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 白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生物膜 临床分析 药敏分析
【基金】:宁夏科技支撑项目(2013)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惠民计划(2013)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项目(2014,NGY2014070) 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5,LCPM201502-1)
【分类号】:R446.5;R519.3
【正文快照】: 白念珠菌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机会致病真菌。随着临床肿瘤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免疫力低下相关的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1]以及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加之器官移植、导管技术、手术等治疗手段的临床使用,使得包括白念珠菌、曲霉菌、新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军;高媛;杜志强;;我院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1期
2 严子禾;胡仁静;胡锡池;王霞;万佳蔚;;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6期
3 孟伟伟;刘小平;樊尚荣;王丽;;临床常见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年01期
4 罗振华;王和;;343株致病性念珠菌的基因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J];山东医药;2012年2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先安;;淋巴细胞对白念珠菌的粘附[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2 张军民,王汉平,鲁长明,席丽艳,曾凡钦;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3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甘露糖在介导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11期
5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毒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10期
6 李丰霞,张宏,巢和安,谢明;氟康唑联合乙醇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10期
7 朱利平,章强强,龚华斐,李莉,翁心华,王家俊,张永信;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分子指纹图谱差异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4期
8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1期
9 马黎;席丽艳;;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的致病性比较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2期
10 黄杉;曹颖瑛;姜远英;;白念珠菌基因中断技术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满旭;王惠平;;白念珠菌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广华;;白念珠菌有性生殖、形态发生及毒性的进化[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慧;徐宁;喻其林;程欣欣;邢来君;李明春;;钙细胞存活途径与白念珠菌的致病性[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阎澜;李妙海;曹永兵;高平挥;王彦;姜远英;;白念珠菌耐药新蛋白——交替氧化酶[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线粒体功能在不同环境对白念珠菌生存及代谢的影响[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曾跃斌;;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在抗真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万青;沈瀚;张之烽;张葵;;白念珠菌临床分离调查及基因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景伟芳;王惠平;;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虹 雨净;微生物的是是非非[N];中国教育报;2001年
,本文编号:103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03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