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5 16:29
本文关键词: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猩红热 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摘要】:目的了解2006至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分析猩红热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并重点比较了2015年与2006至2014年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43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4~7月和11~2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1%(602/843);男性年均发病率(1.36/10万)高于女性(0.92/10万);94.90%(800/843)的病例为15岁以下孩童,以学生[53.38%(450/843)]和幼托儿童[33.45%(282/843)]为主;年平均发病率前四位的地区为化学工业园区(15.78/10万)、浦口区(2.01/10万)、雨花台区(1.30/10万)、六合区(1.08/10万),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的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6.67%(562/843),化学工业园区病例数占比最高[42.59%(359/843)];江北3区的病例主要来自相邻的4个街道,占江北3区病例总数的79.54%(447/562)。2015年报告发病率(2.97/10万)升高明显,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χ~2=174.85,P0.05)等特点与往年相似,但是江北3区尤其是化学工业园区的发病率(52.24/10万)升高最明显。时空分析也提示,化学工业园区于2014年4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49.42,LLR=506.72,P0.01)期间存在聚集发病。51.13%(431/843)的病例由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报告,且现住址均为江北3区,90.49%(390/431)为4个高发街道;2015年该院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1.07%(172/242),明显高于2006年至2014年的43.09%(259/601,χ~2=54.05,P0.01)。结论南京市2015年猩红热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江北3区(化学工业园区、浦口区和六合区)为高发地区,建议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明确高发原因。
【作者单位】: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515.1
【正文快照】: 猩红热是链球菌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由A群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β—hemolytic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乙类报告传染病[1]。20世纪之前,猩红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赵晓静;张杰;康锴;郭小芳;;河南省2005-2014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年01期
2 吴昊澄;林君芬;徐校平;吴晨;鲁琴宝;丁哲渊;;广义相加模型拟合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联性[J];浙江预防医学;2016年01期
3 秦颖;冯录召;余宏杰;;2015年春夏季全国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年12期
4 彭晓e,
本文编号:114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1450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