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T-SPOT.TB在菌阳和菌阴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06 06:15

  本文关键词:T-SPOT.TB在菌阳和菌阴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菌阳和菌阴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59例菌阳结核、468例菌阴结核和606例非结核患者的T-SPOT.TB检测结果,总结该方法对菌阳和菌阴结核的诊断性能,同时比较T-SPOT.TB中抗原A和抗原B在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一致性。结果 T-SPOT.TB在结核诊断中的总体敏感度为91.9%,特异性为82.0%;在菌阳和菌阴结核中敏感度分别为95.5%和85.9%。抗原A和抗原B的阳性率在菌阳、菌阴和非结核患者三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原A和抗原B在菌阳结核诊断中一致性较差,表现为抗原A具有更好的敏感度,抗原B则特异性更高。结论 T-SPOT.TB试验对菌阳和菌阴结核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抗原A和抗原B在诊断中各具优势,两者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结核病诊断效果。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胸科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877,81261160323,81172811) “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3001)
【分类号】:R52
【正文快照】: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感染结核,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1]。国内研究数据指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130万,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荣;;浅谈肺结核菌阳患者的管理[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2 张宝林;;肺结核慢性菌阳病人的耐药分析[J];中国防痨通讯;1981年04期

3 林善梓;吴和木;孙卫红;张琼瑶;李玉珠;;2857例肺结核菌阳病人耐药性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1992年05期

4 朱锡麟;黄建生;;上海市区初治菌阳及空洞肺结核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通讯;1983年04期

5 林莉萍,胡大林,全俊,廖建坤;菌阳结核病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7期

6 张桂秀;;从初治菌阳病例转归谈取消Ⅲ组管理的可行性[J];中国防痨杂志;1992年02期

7 黄巧君;;25例菌阳下肺叶结核延误诊疗的原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8 彭达平;;介绍一种结核病防治概念—“集中圈概念”[J];中国防痨通讯;1980年02期

9 张桂云;薛小铬;沈秀萍;张自静;;北京西城区新发菌阳病人化疗失败率浅析[J];结核病健康教育;1995年01期

10 李易昌;;132例住院肺结核菌阳病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利;孟令俊;白大鹏;李志媛;李丽;;天津菌阳结核病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评估[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南山;董璇;张茜;;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并初治菌阳空洞肺结核的疗效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第十四届内镜医学学术大会、《中国内镜杂志》创刊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颁奖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5年

3 杨筠;卢润生;李定越;曹慧;龙波;郑德福;;四川平原与丘陵地区肺结核菌阳患者的比较[A];2012年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梁庆正;蔡祖勋;张学宪;;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长期菌阳的外科治疗[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5 潘建敏;李杨;陈慧娟;袁薇;;对贵州省结核病流行状况及控制对策实施1年的评估研究[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慧娟;李杨;;实施现阶段结核病控制对策对完成《贵州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风险分析[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马金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情况分析[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高微微;郑素华;赵福郡;王森林;马s,

本文编号:1147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147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2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