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7 18:14
本文关键词:我院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导致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G-菌)及革兰阳性菌(G+菌)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等情况,为临床上早期诊断败血症以及时准确诊断病原菌类型并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血培养示G-菌及G+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分析我院有明确病原菌证据的血流感染患者的发病诱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本研究中包括256例血流感染患者(G-/G+菌174/82例);大肠埃希菌是G-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87例,其次包括肺炎克雷伯菌31例、鲍曼不动杆菌17例、铜绿假单胞菌9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我院G+菌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其组要构成有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等),一共有32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1例、肠球菌8例、链球菌7例。G-菌感染患者的发病诱因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其发病多为6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64.4%),临床表现以中度及高热为主(82.8%),体温总体趋势在39.0±0.8℃,发热持续时间在8.8±10.4天,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脏器功能障碍的有105例(60.3%),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有41例(23.6%),发展为mods的有36例(20.7%);g+菌所致败血症患者的发病诱因以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其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中老年为主(56.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度及高热(62.2%),体温总体趋势在39.1±0.9℃,发热持续时间在12±11.8天,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脏器功能损害的有61例(74.4%),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有16例(19.5%),发生mods的有26例(31.7%)。两组血流感染患者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与g-菌感染患者比较g+菌组患者体温为低热或正常不发热或低热的比例更高(p0.05),但持续发热时间更长(p0.05),同时g+菌感染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多器官功能障碍比例较g-菌明显(p0.05)。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提示两组病原菌感染患者中wbc、pct、crp异常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g-菌组中pct升高的平均水平较g+菌组更明显(分别是41.7±58.1ng/ml和19.2±39.1ng/ml)(p0.05)。本研究中wbc在(4-12)×109/l患者有121例,其中进行降钙素原检测的有113例,降钙素原异常的有105例(92.9%),其总体趋势分布在18.8±38.9ng/ml,与wbc异常组患者比较,pct异常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wbc正常组患者降钙素原升高的平均水平明显低于wbc异常组患者(p0.05)。血流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我院检查率高,其中以g-菌组检出率为31.6%,g+菌组检出率为23.2%,对于糖尿病并发发热且临床症状不典型者需警惕血流感染可能,并根据原发灶,早期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以提高预后。置管、气管切开等侵袭性操作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不断增加,其也增加患者并发血流感染风险,我院资料显示进行置管等侵袭性操作患者仍以g-菌血流感染患者为主(66.9%);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中进行有创操作的比率高达94.1%,该组患者的死亡率达52.9%。本研究中g-菌早期积极予碳青霉烯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比率最高,达73.0%(127/174),该组中总体治疗有效率达75.9%(132/174),死亡患者中早期予碳青霉烯类抗感染治疗比率达77.8%(21/27),死亡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感染性休克比率达66.7%(18/27);g+菌中早期积极予糖肽类或碳青霉烯类抗感染治疗比率最高,达65.9%(54/82),该组中总体治疗有效比率达69.5%(57/82),死亡者早期予碳青霉烯类或(和)糖肽类抗感染治疗的比率达85.7%(12/14),死亡患者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感染性休克达71.4%(12/14)。结论:我院资料显示g-菌仍是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g-发病诱因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在该组患者中最多;g+菌中发病诱因以肺部感染及皮肤感染为主;g+菌感染患者症状较g-菌感染患者更不典型,其表现为低热或正常体温比例更高,同时g+菌并发脏器功能损害较g-菌更为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wbc、crp等炎症指标相比,降钙素原在两组病原菌中异常的比例更高,其能够更早期、灵敏的反应机体感染情况,本研究中wbc联合降钙素原平均水平更能够反应病情的严重情况;侵袭性操作在纳入研究病例中以g-菌感染患者为主。g-菌及g+菌感染患者早期经验性抗干扰治疗时选择有效抗生素比例高,且治疗效果均可,其中死亡患者中多已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识别血流感染及病原菌类型并及时有效使用抗生素对预后极其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如何判断导管内相关性血流感染?[J];现代医院;2009年04期
2 Michael Towns;;如何利用“血培养”高效地诊治血流感染患者[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23期
3 李兴武;;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血流感染[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年06期
4 戚丽敏;崔屹;刘根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1例报道[J];微生物与感染;2009年04期
5 张丽丽;刘梅;陈明;;血流感染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4期
6 张伟三;张蕴;;胸腺肽α1治疗老年血流感染8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6期
7 马全玲;魏殿军;;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J];医学综述;2010年13期
8 石娜;徐卫;章虹霞;舒雪芹;温鸿;陈永平;;老年患者医院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03期
9 张艳;华川;;血流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10 梁s,
本文编号:1153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1535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