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粒子化学发光和ELISA检测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0 05:00

  本文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粒子化学发光和ELISA检测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螺旋体抗体 微粒子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对梅毒螺旋体(TP)抗体的微粒子化学发光(CM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比较及分析。方法对2015年10~11月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进行TP抗体的CMIA和ELISA检测,并进行比较,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院2015年10~11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标本2 841例,抗TP的ELISA检测阳性人数为160例,总感染率为5.63%;抗TP的CMIA检测阳性人数为165例,总感染率为5.81%。对两种方法检测出来阳性标本进行梅毒微粒凝集试验法(TPPA)确认试验,阳性率为53.14%,阴性率为44.57%,可疑为2.29%。结论 ELISA和CMIA初筛实验灵敏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应和TPPA结合,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单位】: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类号】:R446.6;R759.1
【正文快照】: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TP只感染人类,分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 200万新发病例,近年来梅毒检出率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1]。本文对本院2015年10~11月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良;;用阿尔及尔微粒子虫实验感染按蚊幼虫及其现场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6年05期

2 马文新,林其隧;血小板微粒子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3 张红军 ,杨芳 ,迟宁;柴油微粒子可加大肺癌的发病率[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6期

4 肖静坤;;微粒子免疫发光检测妇女血清中睾酮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2年12期

5 焦小杰;王莉;王贝晗;马雪平;杨晓莉;;全自动微粒子酶免检测法与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的比较研究[J];武警医学;2009年04期

6 张云军;阿尔及尔微粒子虫对斯氏按蚊体内疟原虫生长的影响[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2年05期

7 谭昀杜熙;顾健;杨薇;张春燕;;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质量评价及质控规则设计[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15期

8 彭艳平;;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肌钙蛋白I[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年04期

9 李丹滨;;前列腺疾病病理组织学、微粒子放射摄影与超声影象特点的关系[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0年05期

10 钟美华;单纪琳;雷建;黄炯强;雷大钊;;微粒子活性炭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学静;刘泽常;李敏;张桂芹;;开放源中微粒子组份解析[A];第十三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徐加勤;朱红国;金邻杰;;EDTA2K对微粒子酶免发光法检测性激素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何晓丽;郑瑾;;FK506血药浓度检测的方法学比较分析[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殷波涛;周明权;詹晶晶;陆捷;吴士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诊断试剂的诊断效能评价[A];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杨瑞民;赵鹏;姚卫华;张铭秋;崔宏凯;;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I125放射微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应用研究[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田贵才;汤大新;;ZnS和ThF_4微粒子的Mie散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7 张红;骆玉婷;王虹;黄伟;;两种方法在器官移植术后药物浓度监测中的比较[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文志;王玉宝;王舒宝;;应用自制微粒子活性炭指导胃癌淋巴结清除术[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春梅;韩开发出磁性微粒子药物载体[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班玮;注射放射性微粒子对癌细胞精确打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希良;开放源类大气微粒子排放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2 熊传辉;光稳定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合成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俊;功能性无机/有机复合微粒子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学静;开放源类大气微粒子基本特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丁洪华;微粒子活性炭对胃癌根治术微小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6 赵丽;基于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制备微粒子的理论建模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飞;聚酰亚胺/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风华;TFT-LCD制造过程中周边Mura的消除[D];苏州大学;2014年

9 许婷;聚甲基丙烯酸酯复合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颖;均匀球形微米级粒子的制备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3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273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