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体内凝集反应对凝血系统及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20:16

  本文关键词:体内凝集反应对凝血系统及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 出处:《承德医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感病毒 血凝素 凝集反应 凝血系统 组织病理


【摘要】:目的:二十世纪至今,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全球每年约有三百万到五百万的重症流感病例,人感染流感病毒的死亡率可以达到60%以上,其高死亡率和新发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中,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的变异是造成新发流感病毒流行的关键因素。据研究,重症感染可以造成广泛的组织病理损伤及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脓毒症,导致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等,并引起继发性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过去很多研究认为体内较高的病毒载量及过强的炎症反应是重症患者免疫病理损伤的主要机制。但是至今为止,仍有许多发病机制和宿主免疫反应等问题尚未获得明确阐述。因此需要全面、多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血凝素作为病毒膜表面最为主要的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血凝素不仅是流感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细菌、植物及其他致病微生物中,并且均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血凝素在体外引起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现象众所周知,但对体内凝集反应还尚未见研究。当血凝素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可引起凝集反应,是否体内凝集反应在重症患者继发凝血功能失衡、病理损伤、微循环障碍及微血栓形成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尚无报道;因此,为了更好地验证体内凝集反应的作用,我们用血凝素诱导体内凝集反应,探究凝集反应对凝血系统、组织病理损伤等的影响,以期为重症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体外血凝试验测得血凝素的凝集效价,根据大鼠血液总量及血液中红细胞比例计算血凝素诱发大鼠体内发生凝集反应的起始浓度。根据该浓度将血凝素、灭活的血凝素稀释成不同浓度(5mg/ml、10mg/ml、20mg/ml),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剂量为1.5ml/100g体重,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生物学表现;在显微镜下观察凝集反应(10min,30min,2h,4h,6h,12h,24h),应用比色法观察溶血现象(30min)。应用10mg/ml浓度ha组别测定不同时间点(1h,2h,4h,6h,12h,24h)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time,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的变化。根据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于凝血变化最为明显的时间点测定各个实验组不同浓度中(5mg/ml、10mg/ml、20mg/ml)凝血指标(fib、pt、tt、aptt、inr)的变化,及应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各浓度的血凝素组(5mg/ml、10mg/ml、20mg/ml)均能在体内诱发凝集反应,并出现溶血现象。另外,随着血凝素浓度的增加,凝集反应及溶血现象逐渐明显。同时,大鼠随着注射血凝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出现异常的生物学表现,包括活动力下降、反应性差、竖毛、弓背、四肢麻痹、呼吸急促、甚至死亡等现象。在凝血指标方面,各浓度(5mg/ml、10mg/ml、20mg/ml)血凝素组,fib测定值分别为(1.25±0.06)g/l、(0.83±0.16)g/l和(0.55±0.23)g/l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1.95±0.2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0mg/ml、20mg/ml的血凝素实验组,pt、tt、aptt、inr测定值分别为:(11.48±1.43)s、(63.85±8.13)s、(23.62±4.06)s、(0.95±0.10)和(14.83±1.00)s、(95.63±2.50)s、(44.50±4.63)s、(1.21±0.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8±0.81)s、(47.97±4.82)s、(17.13±2.14)s和(0.8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中,镜下可见肺脏有明显充血和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破坏等弥漫性肺损泡伤特点,且随着血凝素浓度的增加,病理变化更加明显。在20mg/ml的血凝素组,肾脏表现出肾小管的阻塞、水肿、淤血改变;肝脏组织中,肝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肝细胞变性等。灭活后的各浓度血凝素组,体内外均未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及溶血现象,各凝血指标(fib、pt、tt、aptt、inr)检测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学检查中,肺部、肝脏、肾脏组织均未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在血凝素诱发体内凝集反应的实验中,随着血凝素浓度的增加,体内凝集反应及溶血现象逐渐增强;同时,大鼠出现与凝集反应强度相关的异常生物学表现及死亡现象;体内凝集反应发生的同时,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进而出现多脏器的损伤及病理改变。因此,我们推断血凝素在体内诱发的凝集反应在流感的致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爱农;应用凝胶凝集反应技术测定胎母间的出血[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8年06期

2 秦洪逵;王玉;汪仲元;高炳照;武广清;王联英;;氯化钠血液凝集反应研究[J];山东医刊;1961年06期

3 瞿良;王惠萱;李云;耿美娴;;玻片凝集和微量凝集反应板试验在肥达-外斐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4 三上;沈永祯;;连续使用予备试验、纤维素平板法和血型特异性双重凝集反应鉴定微量血痕[J];刑事技术;1980年02期

5 郑武飞;闻玉梅;;专业英语试译例句[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8年02期

6 朱华,刘正,张国弛;牙菌斑中链球菌与放线菌之间共凝集作用初探[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年04期

7 王凤勵;,

本文编号:132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32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