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梅毒的效果对比

发布时间:2017-12-30 07:10

  本文关键词: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梅毒的效果对比 出处:《当代医药论丛》2016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 诊断 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 :比较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对其均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试验结束后,将进行综合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这100例梅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并比较用这两种试验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梅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与进行综合检查的结果相比较,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这100例梅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发病时间在10天以上的梅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发病时间不超过10天的梅毒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梅毒的准确率均较高。临床上可将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应用于早期梅毒的临床筛查中。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海南省澄迈县皮肤性病防治所;
【分类号】:R759.1
【正文快照】: 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呈多样化表现,这导致临床上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难度较大。目前,临床上常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效果不错[1]。为了进一步比较用这两种检验方法诊断梅毒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周小伟;柳州地区712例梅毒患者分析[J];广西医学;2002年10期

2 朱慧兰,叶兴东,林蔼,陈晓呤,徐丽华,丘小珊,张锡宝,曾志荣;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3期

3 孙嫦娥,王惠萍,杜渐;梅毒20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10期

4 俞柳燕;梅毒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Klemm E.,WollinaU. ,马慧群;耳梅毒6例报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6 彭昭国;陈华根;;重视梅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3期

7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J];旅行医学科学;2009年01期

8 曾雪葵;;浅析国内梅毒预防与控制[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3期

9 包立新;莎莉;侯方圆;安丽;;2007-2010年呼伦贝尔市梅毒流行情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3期

10 邱碧云;;梅毒再次流行美国[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劳力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专场 一组首诊于其它科室的梅毒[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杨森;张学军;;梅毒的治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军;王林娜;左亚刚;刘永鑫;刘秀荣;郑和义;;1125例梅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韶深;;梅毒久治不愈与免疫功能不平衡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马彦;杨慧卿;马玉;岑雯;冯文莉;王丽;;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于笑难;胡华;刘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简华慧;;50对夫妻间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权哲;李刚;方芳;翁孟武;;387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芷沅;疑心梅毒怎么办[N];健康报;2002年

2 董正邦 王飞;警惕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健康报;2006年

3 副主任医师 徐井芳;梅毒的发病有什么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记者 郭晓宇;卫生部规划梅毒防控5年内有效遏制疫情[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郑灵巧;卫生部出台国家预防控制梅毒规划[N];健康报;2010年

6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健康报;2005年

7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记者 张新生;巴西将推出快速检验梅毒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0年

9 柳已青;死于梅毒:天才的另一种结局[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驻京记者 王乐;5年遏制发病激增 10年逆转疫情上升[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勇健;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苏蓉;梅毒患者外周血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检测[D];青岛大学;2015年

2 余兵;梅毒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刘汝元;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4年

4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5 颜康康;多种模型在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世慎;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文先;新疆280例梅毒患者感染HHV-8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侃;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B7表达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9 邓秀娥;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薇;TP0453、TP17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5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35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