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基于多孔硅的新型无标记结核病抗原抗体检测平台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13 12: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孔硅的新型无标记结核病抗原抗体检测平台设计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无标记检测 多孔硅 16 kDa抗原 抗原抗体检测 生物传感器


【摘要】:本课题旨在开发出一种快速、准确且成本低廉的结核病检测工具,以缓解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在结核病诊断方法中,血清学检测是一种相对低成本和快速的检测方法。目前,血清学检测中的两个主要方法——微球悬浮检测和酶联法检测都是标记检测。开发一种无标记的血清学检测工具,将能够再次提高血清学检测的效率。与此同时,多孔硅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变的越来越受人瞩目。多孔硅具有大表面积比,表面化学灵活,光学参数可调,制备成本低等优点。随着对多孔硅材料研究的深入,将多孔硅传感器应用于实际的生物检测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将血清学检测与多孔硅结合,设计并制备出一种可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的多孔硅无标记抗原抗体检测平台。然后,运用该传感器对结核病诊断中常用的16 kDa抗原及相应的抗16 kDa抗体进行检测试验,得出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等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以及良好的灵敏度。之后,根据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传感器优化方案,这些优化方案在仿真实验中得到证实。本文中所设计的传感器灵敏度最高可达0.05nm/μg/mL,最低检测限为1μg/mL。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rapid, accurate and low-cost tool for tuberculosis detection to alleviate the threat to human health caused by tuberculosis. Serological detection is a relatively low-cost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 The two main methods in serological detection, microsphere suspension detection and enzyme linked detection, are both marker detection. A non-labeled serological detection tool is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porous silicon in biosensor becomes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Porous silicon has large surface area ratio, flexible surface chemistry and adjustable optical parame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rous silicon materials, it is possible to apply porous silicon sensors to practical biological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serological detection is combined with porous silicon. To design and prepare a platform for the detection of non-labeled antigen antibodies of porous silicon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The 16 kDa antigen and the anti 16 kDa antibody common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were detected by this sensor.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sensor are obta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he sensor has high specificity and good sensitivity. The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sensor optimization schemes are proposed, which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up to 0.05 nm / 渭 g / mL. The lowest detection limit was 1 渭 g / mL.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212;R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士林;廖颖之;;1077例HBsAg阳性者e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6年02期

2 张艳彬;唾液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状态的研究[J];湖南医学;1997年S1期

3 于华,张春秀;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反应及其研究方法[J];化工时刊;2004年04期

4 王振坤;;何谓δ(delta)抗原?[J];辽宁中级医刊;1981年08期

5 朱炳法;;δ抗原在HBV感染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85年02期

6 蔡俊杰,张盛;切片的烘烤对抗原保存的探讨[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6年03期

7 天津市卫生防疫站肝炎小组;;天津市部分人群“e”抗原、抗体的初步调查[J];天津医药;1978年09期

8 陈寿农;δ抗原抗体系统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3年04期

9 Rizzetto M;田维铨;;肝内δ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4年01期

10 刘大军;王红;;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的模式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杜华;潘静坤;赵田;李新蕊;贺柳杨;余俊;;抗原抗体结合:可逆、平衡的反应[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王鸣;余育胜;周建平;雷文兰;张莉;;咸宁烟厂工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3 刘效辉;杜怡峰;;神经元抗原研究进展[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4 王鸣;张莉;陈慧;周建平;雷文兰;王汉中;;5081例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基因型分析[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显志;;微波在ELISA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陈红;卢新;;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定量测定在阻断母婴宫内传播中意义的研究[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安中平;;抗细胞内抗原抗体相关脑炎[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陈帅;韦超;韩三阳;姚建林;沈理明;顾仁敖;;免疫磁性纳米粒子的循环利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雪峰;张长;;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93例疗效观察[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实习生 易立;献血,为何一些人群被限制?[N];科技日报;2010年

2 甘勃;给赛马核发“健康证”仅需六小时[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武讯;新一代HIV—1p24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滕小春;乙肝疫苗接种后 不产生抗体怎么办?[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艳;QCM免疫传感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晓敏;热休克蛋白60抗原、抗体和70抗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恢准;构建小鼠肉瘤随机表达文库筛选肿瘤新抗原[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吴葆;基于多孔硅的新型无标记结核病抗原抗体检测平台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闫俊;化学酶法合成氟代Thomsen-Friedenreich(T)抗原及其唾液酸化衍生物[D];山东大学;2013年

4 廖云霞;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陈如敬;小瓜虫重组抑动抗原的亲和纯化及免疫学特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陈平;重组人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抗原的制备及其在不育症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燕春;旋毛虫与Hela细胞相关抗原抗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军;模式识别技术在筛选溶脲脲原体和人精子交叉抗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8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18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