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73g-3p在HCV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miR-1273g-3p在HCV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miR-1273g-3p 肝星状细胞 凋亡 PTEN HCV相关肝纤维化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5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感染率约3%。我国的HC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2013年报告病例数超过22万人。前瞻性研究显示80%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进展为慢性感染,HCV感染20-30年后,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据估计到2025年,HCV相关的死亡率将增加3倍,是引起慢性肝脏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肝纤维化作为慢性HCV感染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的重要病理过程。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是阻止该病进展的重要措施。目前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但由于标本量限制及有创性,不适宜反复进行,且部分患者不易接受。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及进展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miR)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可通过与靶mRNA的3'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结合,抑制mRNA翻译,对基因转录后水平进行负性调控。miRNAs参与体内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增殖。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可参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沉积及调节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或促进相关miRNAs表达可能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因此,差异表达的miRNAs在HCV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慢性HCV感染病例及建立HCV相关肝纤维化细胞模型,观察差异表达miRNAs与HCV相关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预测其靶基因及主导信号转导通路,阐明靶向调节miRNAs及其靶基因在HCV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通过临床病例验证差异表达miRNAs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以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敏感、特异的新型分子诊断标志物,为临床上从基因水平诊断及防治该病提供新途径及科学依据。第一部分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差异表达mirna的筛选、验证及靶基因预测目的:筛选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验证及靶基因预测。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慢性hcv感染者61例,另选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备用。慢性hcv感染者均由血清学及肝组织病理学确诊,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将hcv患者分为轻度纤维化组(f2,n=27)和中至重度纤维化组(2≤f4,n=34)。另选5例肝移植供体作为健康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采用酶法检测;肝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lcsciencesmicrorna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hcv相关肝纤维化差异表达mirnas,采用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irna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3种软件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共同预测,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1一般情况:健康对照组(n=20),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9.7)岁;hcv感染患者f2组(n=27),其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44±11.8)岁;hcv感染患者2≤f4组(n=34),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2.40±7.8)岁。三组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06,p=0.141)。2血清alt、ast水平:健康对照组、hcv感染患者f2组及hcv感染患者2≤f4组血清alt中位数分别为25.5、48、31u/l,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62,p=0.044);血清ast中位数分别为23.5、38、44u/l,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511,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hcv感染患者f2组、2≤f4组血清al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2,p=0.005);hcv感染f2组、2≤f4组患者血清as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0)。3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健康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hcv感染者f2组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轻度水样变,窦周轻度纤维化,少量纤维化组织增生;2≤f4组可见肝细胞中至重度水样变,可见窦周纤维化;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形成。4mirnas芯片结果:采用mirnas芯片筛选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筛选出41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表达上调的有30个(has-mir-7977,has-mir-1273g-3p等),下调的有11个(has-mir-191-5p,has-mir-4289等)。5mirnas的验证及相关性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mir-1273g-3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芯片结果一致(p0.05),sperman相关分析mir-1273g-3p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601,p=0.000)。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到hcv相关肝纤维化肝组织中mir-1273g-3p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明显增多。6mir-1273g-3p的靶基因预测:应用3种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1273g-3p的靶基因,其中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原物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tetedonchromosometen,pten)3'utr区存在mir-1273g-3p的结合位点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论:1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mirnas差异表达明显,提示mirnas可能参与了该病的进展。2血清mir-1273g-3p在hc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并在中至重度肝纤维化患者进一步升高,且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3mir-1273g-3p能与pten特异性结合,提示pten为mir-1273g-3p的靶基因。第二部分mir-1273g-3p在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目的:建立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core细胞系,探明mir-1273g-3p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将pcdna3.1-hcv核心蛋白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构建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core细胞系并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进行验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epg2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处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检测lx-2中mir-1273g-3p及靶基因pten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bolt及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型胶原α1(alpha-1typeicollagen,col1a1)及tgf-β1表达;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core细胞系:与对照hepg2-nc细胞相比,hepg2-core细胞能够稳定表达hcvcoremrna和蛋白;培养上清液中tgf-β1水平显著升高。2hepg2-core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可促进hsc活化及增殖,抑制其凋亡:hepg2-core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lx-2细胞α-sma、col1a1及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促进lx-2细胞的活化及增殖,抑制lx-2细胞的凋亡。3在活化的hsc中,mir-1273g-3p表达显著增加,靶基因pten表达显著下调:mir-1273g-3p在表达hepg2-core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活化的hsc中表达显著上调,靶基因pten随着hsc的活化其表达显著减少。结论:1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core细胞上清液可作为条件培养基促进lx-2细胞活化及增殖,抑制其凋亡。2mir-1273g-3p在活化的hsc中升高,靶基因pten表达下调。第三部分靶向调控mir-1273g-3p及靶基因pten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明确过表达及抑制mir-1273g-3p及其过表达靶基因pten对活化hsc的影响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将50μmmir-1273g-3pmimic、100μminhibitor及各自的对照组,过表达载体pten及对照组转染至lx-2细胞;采用cck-8测定各组细胞活力,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mir-1273g-3p,靶基因pten及下游信号因子,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抑制或过表达mir-1273g-3p对hsc活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抑制mir-1273g-3p能够显著抑制α-sma、col1a1及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结果显示,转染100μmmir-1273g-3pinhibitor后,lx-2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i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mir-1273g-3p抑制剂后,lx-2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过表达mir-1273g-3p后上述结果呈相反趋势。2抑制或过表达mir-1273g-3p对靶基因pten、下游信号通路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抑制mir-1273g-3p后,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其下游akt的表达明显减少;促凋亡指标bad、bax、caspase9/3及parp的表达明显增多,抗凋亡指标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过表达mir-1273g-3p后,靶基因pten的表达明显减少,下游因子akt的表达明显增多,促凋亡指标bad、bax、caspase9/3及parp的表达明显减少,抗凋亡指标bcl-2的表达明显增多。3过表达靶基因对pten、下游信号通路因子及肝纤维化因子的影响:过表达pten后,pten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下游基因akt的mrna水平及p-akt蛋白水平表达下调;促凋亡指标bad、bax、caspase9/3及parp的表达显著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下调;肝纤维化因子α-sma、col1a1及tgf-β1的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减少,lx-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1抑制mir-1273g-3p能够减少hsc的活化、增殖及胶原分泌,促进hsc的凋亡。2抑制mir-1273g-3p能够上调hsc内靶基因pten的表达,抑制下游因子akt的表达,进而促进hsc凋亡。3过表达pten可抑制hsc的活化及增殖,促进hsc的凋亡。第四部分mir-1273g-3p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目的:对比分析mir-1273g-3p、lsm、arpi及fib-4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及受试者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下面积,明确mir-1273g-3p诊断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肝穿证实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2例,均于肝穿前后1周,同步检测肝脏生化、外周血小板计数及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lsm),根据metavir纤维化评分系统分成3组(f229例,2≤f447例,f=426例),外周血血小板(platelet,plt)采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采用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pri和fib-4指数按公式进行计算;spearman分析mir-1273g-3p、lsm、apri和fib-4与肝组织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比分析mir-1273g-3p、lsm、apri和fib-4诊断不同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1患者的一般情况: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2例,f2组3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3±12.42)岁;2≤f4组4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2.29±9.54)岁;f=4组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5.19±10.18)岁,三组之间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4,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f4组及f=4组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274),但高于f2组(p值均为0.000)。2血清酶学水平:f2组、2≤f4组及f=4组血清alt中位数为31.5、33、38.4u/l,三组之间alt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604,p=0.199);f2组、2≤f4组及f=4组血清ast中位数为34、39、48.5u/l,三组之间ast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175,p=0.245);f2组、2≤f4组及f=4组血清tbil中位数为12.7、13.9、17.31μmol/l,三组之间tbi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603,p=0.035),f=4组血清tbil中位数高于f2组、2≤f4组(p=0.002,p=0.004);f2组、2≤f4组及f=4组血清plt中位数为183×109/l,149.6×109/l,125×109/l,三组之间plt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3.518,p=0.000),f=4组及2≤f4组血清plt水平低于f2组(p=0.001,p=0.000);f=4组血清plt水平低于2≤f4组(p=0.021)。3mir-1273g-3p、lsm、fib-4及apri与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以肝组织病理学分期为依据,spearman相关分析了血清mir-1273g-3p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分期呈正相关(r=0.657),lsm,apri和fib-4与肝组织病理学也显出很好的相关性(r=0.815,0.417,0.522)。4对比分析mir-1273g-3p,lsm,fib-4及apri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ROC下面积结果显示miR-1273g-3p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933),明显高于FIB-4(0.791,0.766)和APRI(0.719,0.760),低于LSM(0.890,0.937)。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R-1273g-3p与年龄,体重指数,ALT,AST及TBIL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6,0.219,0.215,0.228及0.225(P0.05),与PLT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1血清miR-1273g-3p与肝纤维化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2血清miR-1273g-3p对明显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12.63;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圣强,齐宗利;91例非老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J];中国基层医药;2001年04期
2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J];肝脏;2001年S1期
3 田养年,邓淑玲,张武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S1期
4 曾民德;肝纤维化的治疗及其疗效评估[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5 谢彦华,刘春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肝纤维化[J];临床荟萃;2002年08期
6 李清华,战淑慧,卞鲁岩,秦成勇,劳萍;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4年02期
7 王吉耀;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8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8期
9 时昭红,邓长生;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10 刘克洲;侯伟;;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钢;卢建华;;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及研究方法探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袁凤仪;;浅议中西医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杜绪胜;;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赵新颜;王宝恩;贾继东;;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骥;董培红;金益辉;卢明芹;潘发奋;王帮松;陈永平;;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磊;李俊;黄成;吕雄文;金涌;朱鹏礼;;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徐叶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贾继东;;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从意;陈英杰;程晶;李群;周大桥;;浅谈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郭宇;曾华强;罗时兵;何丽珍;;中西医结合诊疗肝纤维化的几点思考[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昀;肝纤维化可以治疗[N];健康报;2005年
2 陈斌;肝纤维化可以逆转吗?[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范又;肝病专家指出治疗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效世界领先[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黎明;肝纤维化[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通讯员 陈丽霞邋王怀民 记者 赵凤华;黄连素可能治肝纤维化[N];科技日报;2008年
6 蒋明邋通讯员 陈丽霞 王怀民;黄连素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果[N];健康报;2008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测肝纤维化免穿刺[N];健康时报;2009年
8 解放军302医院肝纤维化无创诊疗中心 陈国凤 黄显斌 整理;肝纤维化检查进入无创时代[N];健康报;2009年
9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 谢渭芬 整理 王根华;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的链条[N];健康报;2010年
10 黄丁毅;福瑞股份:肝纤维化专科面对“做大”命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峰;单采血浆所致慢性HCV感染20年自然史及其鞘脂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杜静华;微小RNAs差异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3 李红;探讨海珠益肝方从痰论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涂晓龙;miR-30和lincRNA-p21调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朱颖炜;转染TIMP-1-shRNA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D];苏州大学;2016年
6 李杨;磁共振T_2~* mapping成像及分子成像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庄灿皇;基于近二十年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吴鹏;姜黄素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表观遗传学机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石磊;表皮形态发生素在HIV与HCV共感染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陈利军;经血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水飞蓟素联合吡喹酮治疗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湖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张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楼印fE;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模型比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高永振;基于超声射频时间序列的早期肝纤维化检测及程度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纤维化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小霞;EZH2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谢力骏;2型糖尿病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曾祥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冯文强;SIRT1在小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的组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张静雯;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控枯否细胞M1型和M2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0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3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