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
本文关键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丙肝抗体 丙肝病毒定量 直接抗病毒药物
【摘要】:背景及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等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许多国家,也是肝脏疾病相关死亡和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WHO估计,全球至少有1.3至1.7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300-400万人新发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众健康负担。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住院病人的HCV感染状况,并以非肝病科室住院病人的HCV感染状况的数据为基础和以估计中国一般人群中HCV的血清学阳性率,以了解丙肝病毒的流行现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六年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417,550名病人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就诊科室等信息,剔除重复住院病人数据、检测方法不一致的数据后,随机调查347,996名病人,其中于肝病相关科室(肝胆内科、肝胆外科,肝癌介入治疗科,肝脏肿瘤科)住院的病人(包括各类肝炎、肝硬化、肝癌等)44,870名,去除肝病相关科室所有的病人后,把剩余所有的非肝病科室的住院病人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的丙肝标志物(丙肝抗体)结果,按照年龄、性别、入院诊断进行统计分析,共303,126名。结果:我们把非肝病科室的住院病人,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共8组,分别为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抗-HCV总体阳性率为1.38%(4197/303216),男性总体阳性率为1.34%(2052/153207),女性总体阳性率为1.43%(2145/149919)。其中,0-10岁0.10%(33/33154),11-20岁0.09%(10/11428),21-30岁0.35%(98/27757),31-40岁0.63%(206/32490),41-50岁1.30%(722/55717),51-60岁1.94%(1249/64291),61-70岁2.33%(1115/47792),71岁以上2.50%(764/30497)。抗-HCV阳性率在30岁以下人群中分布较低,60岁以上年龄段分布相对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男性与女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6368,P=0.0313)。肝病相关科室的患者阳性率(6.10%)明显高于与非肝病科室相关患者(1.38%)。非手术科室患者抗-HCV的阳性率(2.60%)明显高于手术科室患者(1.54%),且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此同时,根据既往的研究显示其它疾病可能会影响HCV的阳性率,而且慢性丙型肝炎存在一些肝外表现,故我们对一些特殊人群(风湿科、肾病科、内分泌科)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风湿免疫科室阳性率(0.76%)相对较低,而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19%和4.72%)较高,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及其他科室。另外,由于母婴垂直传播为HCV相对少见的传播途径,故我们希望了解妊娠妇女及新生儿HCV的感染的具体状况,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女性及新生儿科抗-HCV的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0.37%(33/8981)和0.58%(24/4134)。此外,在我们研究的人群中,肝脏肿瘤患者的抗-HCV阳性率为12.28%(535/4357),是HCC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在非肝病科室的住院病人中,抗-HCV的阳性率为1.38%,其中男性的抗-HCV阳性率为1.34%,女性抗-HCV阳性率为1.43%,且60岁以上的病人抗-HCV的阳性率较高,30岁以下病人抗-HCV的阳性率较低。性别及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风湿科、肾病科、内分泌科,产科、新生儿科人群中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76%、2.19%、4.72%、0.37%,0.58%。与两次全国丙肝流行病学调查抗-HCV的结果相比,目前中国住院人群抗-HCV的阳性率较2006年高,较1992年低。在2011至2015这五年间抗-HCV的阳性率水平呈逐年下降。
[Abstract]:BACKGROUND & OBJECTIVE : Hepatitis C virus ( HCV )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liver diseases including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1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2 于乐成,顾长海,毛青,李奇芬,王宇明;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在分子水平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反式剪切活性[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3 王金湖;丙型肝炎病毒胃肠传播初探[J];江苏预防医学;2001年04期
4 Akbayir N.,G銉kdemir G. ,Mansur T. ,王志宇;丙型肝炎病毒与白斑病是否相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5 Ito H.;Nagano M. ;王英鹏;;原位鉴定肌肉中的丙型肝炎病毒RNA[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6 郭振华,景涛;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年02期
7 冯丽萍;白钢钻;张晓林;;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8 Yildirim B.;Tahan V.;Ozaras R.;李宏宇;;土耳其社区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9 Karaca 噻.;噻akalo■lu Y.;Demir K.;王顺涛;;丙型肝炎病毒在土耳其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09期
10 Anand B.S.;Currie S.;Dieperink E.;尹勇;;饮酒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美国一项多中心研究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小平;聂建敏;;HIV和HCV合并感染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熊瑜琳;张长江;朱研;王小红;谭朝霞;胡亚君;;丙型肝炎病毒1b型3′端4456bp半基因组扩增[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婷婷;陈姿喧;曾劲峰;章金刚;王文敬;边奕鑫;黎诚耀;;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自然康复与慢性感染的分子特征[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4 李莹;陈建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瑞;杜绍财;田园;韩建德;魏来;;丙型肝炎病毒1b型5’非编码区变异区域性分布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光;陈姝;崔金环;;利用基因膜芯片技术进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联合诊断与分型[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7 郁佩青;池琦;赵晖;;血液净化治疗中丙型肝炎病毒跨膜通透的临床探讨[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丁世雄;梁晓岳;胡爱荣;周文红;翁彭剑;;宁波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智;张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王霞;;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陈勇;美人工复制成丙型肝炎病毒[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刘浦泉;丙肝检测速度大大加快[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王江;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丙肝病毒会伤害中枢神经[N];科技日报;2000年
4 刘浦泉;提前30天确认丙肝[N];科技日报;2003年
5 刘浦泉;我国丙肝检测法获重大突破[N];保健时报;2003年
6 新华社;丙肝病毒人工复制成功[N];健康报;2005年
7 桔梗;全球1.8 亿人患丙肝[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记者 白毅;中科院发现丙肝治疗潜在新靶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9 张京华;治丙肝新药投放临床[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友杏;丙型肝炎病毒NS4B蛋白调控MMP-2和Bcl-2表达的信号通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时方圆;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和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为靶点的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发现[D];山东大学;2015年
3 庞晓丽;丙型肝炎病毒调控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产生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陈彬;新型丙型肝炎病毒亲和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5 朱生力;CYP4F12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及受病毒诱导表达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6 刘菲;应用感染性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研究其病毒颗粒组份和干扰素omega的体外抗病毒作用[D];中南大学;2008年
7 刘长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长期体外培养及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8 赵志海;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免疫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9 关默;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中存在介导病毒入侵和免疫逃避的三个不同结构域[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张欣欣;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高反应性多肽筛选、表达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介导HCV感染细胞机制的初步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吕铭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学建立及初步应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喻蓉;高迁移率族蛋白1促进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胡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5 马力;丙型肝炎病毒体外细胞培养系统的建立和超微结构观察及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姜翠;丙型肝炎病毒自发清除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元顺女;延吉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王佳;树,
本文编号:1440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4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