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25

发布时间:2016-10-20 09:18

  本文关键词: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DOI:10.13555/j.cnki.c.m.;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2月第14卷第1期NORT;MEDICALEDUCATIONFeb.2006;教育理论与实践;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陈耀凯,王宇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学研究所,重庆4;摘要:近年来,多种经典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关键词:传染病学;感染病学;学科改革;教

DOI:10.13555/j.cnki.c.m.e.2006.01.041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2月 第14卷 第1期      NORTHWEST

MEDICALEDUCATION Feb.2006 Vol.14 No.1

教育理论与实践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陈耀凯,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近年来,多种经典传染病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类禽流感及人类猪链球菌感染等新发感染病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耐药菌感染、机会性感染及医院内感染亦呈逐年增多趋势,研究经典传染病的传染病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传染病学向感染病学的学科改革成为客观必然。感染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既没有改变当前医学学科划分的总格局,又发展和完善了传染病学,保持了学科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感染病的医疗、科研及教学管理。

关键词:传染病学;感染病学;学科改革;教学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06)01-0001-03

FromtoEpidemiologytotheScienceofInfectiousDiseases:

TheInevitableTrendofDisciplinaryDevelopment

CHENYao-kai,WANGYu-ming

(InstituteofInfectiousDiseasesofPLA,SouthwestHospitalofThirdMilitary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Abstract:Inrecentyears,theincidenceofvariousclassicalinfectiousdiseaseshasbeendecliningobviously.However,newlye-merginginfectivediseasessuchasAIDS,SARS,humanbirdflu,andhumanstreptococcicosissuishavebecomenewproblemsinpublichealth.Drug-resistantinfections,opportunisticinfections,andhospitalinfectionsareonanincreasetendency;therefore,epidemiologydealingwithclassicalinfectiousdiseasescannolongermeettheneedsofthenewsituation,andtransformationtothescienceofinfectiousdiseasesfromepidemiologyisaninevitabletrendofdisciplinaryreform.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scienceofinfectiousdiseasesdonotchangethegeneralstructureofcurrentmedicalscience,butdevelopandimprovethescienceofepidemiology,andmaintainthedisciplinaryintegrityandscientificness.Itisbeneficialtohealthcare,researchandteachingman-agementofinfectiousdiseases.

KeyWords:epidemiology;scienceofinfectiousdiseases;disciplinaryreform;teaching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医疗、保健体制的不断完善,多种经典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些已属罕见甚至绝迹。但艾滋病(AID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类禽流感及人类猪链球菌感染等新发感染病、耐药菌感染、机会性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感染性疾病谱已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变化给传染病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实现传染病学向感染病学的转变是新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1 传染(病)与感染(病)

很久以来,传染(communication)与感染(infection)被视为同

义词,而事实上两者并不等同。传染是指传染源通过一定途径

使易感者发生感染,根据易感者发病数量的多少可表现为散发和流行。感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寄生、繁殖,并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是一种个体现象,不一定具有传染性,传染属于感染范畴,反之则不能成立。感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泛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包括传染性感染病(communicableinfectiousdiseases)和非传染性感染病(noncommunicableinfectiousdiseases)。传染性感染病即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指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射虫等)感染人体所导致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寄生虫病属于传染病的范畴。

2 传染病与传染病学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各种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较长时期内,传染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给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等造成诸多严重影响。传染病学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由于传染病严重流

·1·

收稿日期:2005-10-24

作者简介:陈耀凯(1966-),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主要从事感染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撰写的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8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各1项,现为多家杂志编委或审稿人。

行,许多学者开始了对传染病的研究。意大利内科医生G.Fra-castoro提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种子(seeds)”引起的,有一定传播途径,并最早提出“隔离”的概念,为传染病学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传染病学总是伴随着病原体的发现、认识及抗感染药物的发现而不断向前发展。现代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重点研究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热门学科之一,不少传染病学专家步入国家著名医学家行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卫生防疫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保健工作的加强,大多数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麻风、鼠疫等已属罕见,天花则早已经绝迹。目前在我国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传染病当数各种病毒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的患病人数最多。不过,随着大多数地区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经典传染病发病率的降低在城市人口中尤为明显。然而,与此趋势相反的是,近年来各种非传染性感染病呈不断增多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危害已超过传染病。这给传统的传染病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些感染病不属于传染病学的研究范畴。而另一方面,与这些感染病研究最相关的临床学科又只有传染病学,如果传染病学的研究范围不能覆盖此类疾病,将造成“真空地带”,况且有些“非传染性”感染病仍有可能造成传染。因此,传统的传染病学必须进行改革和拓展,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 我国感染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有鉴于我国感染病疾病谱所发生的上述变化,加强感染病防治研究,寻找更多、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医学科学家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我国传染病医学界在不放弃经典传染病研究的同时,已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非传染性感染病的病原学、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这是由医学发展的客观形势、卫生健康状况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所决定的。国内戴自英教授等曾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Infectiousdiseases应翻译为感染性疾病即感染病,而非传染病。90年代本研究所王宇明教授等正式提出将传染病学更名为感染病学,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巨大反响[1-2]。1999年天津第六届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学会议一致通过了学科更名的决议。近十余年来,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的改革在全国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科的空白和重复减少,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与国际同行交流上的共同语言显著增多。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医院将原来的“传染科”更名为“感染科”或“感染病科”或“感染与免疫科”。为适应新形势及医学发展的需要,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即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也已于2004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全国同道对经典传染病以外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感染病会议不仅实现了会议名称的更改(原名为“全国传染病会议”),更重要是会议交流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发生的感染、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合理使用、细菌耐药及医院感染等问题都在历次会议上进行了充分交流,促进了感染病临床工作者知识的更新。

4 感染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的学科改革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

问题是,不仅社会公众对感染病科的诊治范围不了解,就连许多医务工作者甚至有些感染病临床工作者对感染病学的研究内容

亦不十分清楚。到目前为止,医学院校的临床学科教材中只有《传染病学》而没有《感染病学》,虽然已有《现代感染病学》等大型专著出版,但教材内容的滞后给感染病学教学及继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这就不难理解医务工作者对感染病学知识贫乏的现状了。结合国内同行的临床实践及国外研究现状,作者认为对感染病学的研究范畴应有正确的理解。

感染一词涵盖面很广,严重感染可为致死性,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轻症感染可仅为毛囊炎等。但是感染病学不可能把所有感染病均列为研究范围,感染病科也不可能把所有感染病划入诊治范围,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科发展。目前至少在感染病学界已达成共识: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仍应由外科处理,如阑尾炎、化脓性胆管炎归普通外科,骨、关节化脓性炎症归骨科,牙周炎归口腔科等;大多数系统明确的感染性疾病可首先由相应科室诊治。作为内科学研究范畴,如肺炎、支气管炎归呼吸科,肾盂肾炎归肾内科,等。感染病学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各种经典传染病。此类疾病虽然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仍应是感染病学的重点研究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类征服传染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出现一种过分乐观的思潮,认为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已胜利在握,传染病已不再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传染病防治经费投入不断减少,公共卫生措施有所削弱,专业机构效率降低,传染病专科医务人员流失,再加上自然及社会因素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某些传染病的再现和回潮。②新发感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近年来,EID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992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将EID定义为过去20年中发病率增加或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增加的人类感染病。EID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内涵:一是指那些可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以往未知的或新识别的感染病,如SARS、人类禽流感、人类猪链球菌感染及埃博拉出血热等;二是指那些早已为人所知、发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不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现在又重新流行的传染病。自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已有3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军团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大肠埃希菌O157:H7血清型、肺炎衣原体、伯道疏螺旋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多种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7、8型),新型肝炎病毒(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汉坦病毒及轮状病毒等。部分发生“回潮”的感染病包括霍乱、伤寒、结核病、血吸虫病及脊髓灰质炎等,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STD)亦呈增加趋势。呈暴发或大流行者主要是肠道感染病和呼吸道感染病,如1988年上海31万余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及新疆11万余人的戊型肝炎大流行,1997年禽流感病毒H5N1所致香港的流感暴发,病死率达1/3,从2002年11月开始的SARS大流行则让全世界感受到巨大恐慌。感染病的重新抬头还体现在病死率上,从1950-1982年美国感染病的病死率(每年每10万人的病死人数)稳定在30。但从1982-1994年该指数增加到60。增加的指数中约一半系AIDS所致,其他病因为呼吸系统感染、抗生素耐药及医院获得性感染。据WHO统计,当前每年全世界死于感染病者仍高达1,700万人。③细菌耐药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近年来由于临床滥用抗生素及在食草动物中大量滥用抗生

(下转第6页)

[3-4]

的培养都离不开环境,学生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悟性、产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获得能力的。这里的环境,确切地说是指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管理文化、精神文化三项主要内容。其中,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精神力量,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奠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

大学只有培育出浓郁的大学精神,才能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竞争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即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盛宏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原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2):70-74.

[2]曹赛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论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3(3):76

-79.

[3]田恩舜.建构我国大学理念的3条原则[J].科技导报,2002(11):

31-36.

[4]周远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

国大学教学,2002(2-3):4-5.

[5]王志刚.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J].中国高教研究,2003

(7):13-16.

[6]朱永东.解读大学精神[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53-55.[7]董洪霞.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目标之我见[J].天津大学学报,2002(1):

36-38.

[8]周远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

求[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2(12):3-4.

(上接第2页)

素,细菌耐药已成为极为严重的问题。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及发生机制研究是感染病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国内多家医院感染病科在此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并取得过很大成绩。④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机会性感染是指在人体正常状态下不会发生,只有在免疫缺陷、菌群失调、创伤及应激等特殊条件下才会发生的感染。由于环境污染、人口居住密集、城市居民普遍缺乏体能锻炼、过度肥胖、老龄化、肿瘤病人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相关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等,各种机会性感染发病率越来越高。⑤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orhospitalinfec-tion)。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一切感染,但必须是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确实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内感染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上升、医疗支出增加。医院内感染的增加与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流行等因素有关。

5 学科改革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的改革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其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消除了传染病学名称上的局限性及不完整性。部分感染病由于不属于或可能不属于传染病被划分到其他学科,或分工不明,或呈现空白状态,而其他学科专业人员有关感染病学的相关知识又明显不足,这样必然导致某些感染病在医疗、教学及科研上的空白区。另外,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病的界限本来难以划清,目前已划入非传染性感染病范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猩红热以外的链球菌感染等并非不具有传染性。感染病学名称则具有包容性和完整性,包含了上述可能具有一定传染性的感染病。②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国外已基本上不存在传染病学学科,无论在临床学科设置、著书还是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将感染病列为独立单位。如1926年成立的日本传染病学会已于1974年改名为日本感染病学会(日本感染症学会),但其英文名称(TheJapaneseAssociationforIn-

fectiousDiseases)并无改变,提示日本感染病学界早已认识到原译文不当。③有利于消除公众对学科及感染病科室的畏惧心

理。社会公众甚至包括不少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科疾病存在较强的畏惧心理。对传染病科的畏惧心理必然会导致某些感染病患者的分流,而一些感染病的任意分流将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或社区传播的风险。实际上,传染病中经血传播的疾病很少发生病房内传染,而主要经输血等途径传染。此类病人分流到其他学科可能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经血途径传染。SARS在流行初期即由于就诊科室太宽泛而造成医务人员及其他接触者感染,对疾病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核病、幽门螺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也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可见,学科改革与更名有利于公众端正心态,认识到传染科除少数烈性传染病外,并非危险,而分散在其他临床科室的各种感染病亦非安全。

感染病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既没有改变当前医学学科划分的总格局,又发展和完善了传染病学,保持了学科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也有利于各种感染病的临床诊治,更有利于医院管理。今后感染病学界的主要任务将是编写《感染病学》教材,取代《传染病学》作为一门临床课程,并在医学继续教育过程中强化感染病学相关知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

参考文献:

[1]王宇明,顾长海.感染(病)和传染(病从定义到传染病学学科改

革[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3):169-171.

[2]李光荣.有关感染性疾病几个概念问题的讨论[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0,18(3):214-216.

[3]王宇明.新发感染病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中华临床与病毒学杂志,

2002,16(1):94-96.

[4]王宇明,陈耀凯.感染病学相关新概念及新词汇的翻译问题[J].中华

传染病杂志,2004,22(2):137-138.

喜 报

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西北医学教育》杂志的影响因子在39种专业教育类杂志中排名第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八。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25等内容。

 

下载地址: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25.Doc

  【】

最新搜索

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民政部伤残军人网

DHCP服务器的配置实验

2008-2009证据学试卷

门诊部组织结构图

2016-2022年中国母料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不良品处理跟踪表(1)

1970年第十二届IMO试题(不含答案)

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

我与一只喜鹊的缘份


  本文关键词: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