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7种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1-28 06:46

  本文关键词: 立克次体属 基因芯片 多重PCR 化学发光测定法 出处:《军事医学》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法。方法根据NCBI公开发表的7种立克次体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立克次体靶基因片段,标记的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经清洗、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用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分别检测莫氏立克次体梯度稀释的核酸,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制备双盲模拟样本,进一步评价芯片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出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立克次体属通用探针、9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为1.5×102~3×103拷贝/反应,检测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3~104拷贝/μl。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检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比芯片法灵敏度高10倍。双盲模拟样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检测手段。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chemiluminescence gene chip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even Rickettsia species. Methods Primer and probe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7 Rickettsia strains published by NCBI.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of Rickettsia was amplified by multiple asymmetric PCR. The labeled product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probe on the gene chip and cleaned.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chip were evalu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ptimized multiplex PCR system, hybridization reaction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Repeatability.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and chip method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gradient dilution nucleic acid of Rickettsia Morse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 A double-blind simulated sample was pre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1 pair of universal primers, 4 pairs of specific primers and 1 common probe of Rickettsia were screen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microarray for plasmid DNA detection was 1.5 脳 10 ~ 2 ~ 3 脳 10 ~ 3 copies / reaction. The sensitivity of detecting simulated samples is 103 ~ 104copies / 渭 l. The results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method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chip method. The sensitivity of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method is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p method.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double-blind analog sample detection is 1000.Conclusion A chemiluminescence gene chip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seven Rickettsiae has bee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t provides a new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method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Rickettsia disease.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基金】: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A080203005)
【分类号】:R440;R513
【正文快照】: 立克次体(rickettsiae)除个别外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1],而引起的立克次体病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散发性和季节性流行。许多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均可作为立克次体感染的传播媒介[2]。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立克次体病被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丽娟;;中国立克次体病监测及防治现状与展望[J];疾病监测;2007年09期

2 崔红,陈霞萍,陈梅玲,郭兆彪,王津,翟俊辉,杨瑞馥;16SrDNA生物芯片微阵列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的初步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华;刘红;张永根;史永林;王俊;张丽娟;;安徽省不同地区人群和家畜蜱源立克次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2 吴福清;曹明华;刘伯林;唐永飞;;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3 张丽娟;杜燕华;李力;李娟;李伟红;陆群英;吕惠;史永林;吴斌;朱建华;;全国首期立克次体实验室质量评估[J];传染病信息;2009年01期

4 亚红祥;赫兢;张丽娟;白丽;;贝氏柯克斯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对云南鼠标本检测[J];传染病信息;2009年06期

5 蒋荣猛;李兴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立克次体病的认识[J];传染病信息;2010年01期

6 艾国平;;热带医学的起源与发展趋势[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7 蔡建忠;陆剑波;吴洋波;;一例输入性黑热病报告[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年05期

8 王晓楠;张映;贾广乐;;Q热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2期

9 黎学铭;谭裕光;张鸿满;欧阳颐;阮廷清;许洪波;;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及危险因素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10 徐丽丽;贾广乐;张映;韩雪清;林祥梅;;Q热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明华;刘红;胡万富;张永根;史永林;王俊;李荣民;张丽娟;;安徽省不同地区人群和家畜蜱源立克次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环境卫生学研究进展[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C];2004年

3 范明远;栾明春;;新发现的立克次体病[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栾明春;俞东征;唐立;张丽娟;;立克次体病实验室诊断现状[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桂丽;常见致病菌通用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楠;我国部分省区蜱传斑点热及其与莱姆病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栾明春;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建立及云南红塔立克次体感染情况调查[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3 王倩;水源调查和水生动物防治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唐琨;黑龙江林区蜱和鼠中三种病原的携带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迟媛媛;山东省沂源县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郭雨微;蜱传病中Q热和北亚热检测方法建立及东北内蒙地区疫病调查[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7 努尔巴提·波拉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感染的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t,

本文编号:1470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70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