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治疗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实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16:15
本文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生长抑素 Bcl-2基因 Bax基因 出处:《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模型小鼠中小鼠肠粘膜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健康SPF级昆明小鼠100只(5周龄,体重20±4g)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因操作失误或外界原因导致少量小鼠死亡及造模组及治疗组在造模后随机抽取2只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最终确定为对照组、假造模组、造模组及治疗组各20只。用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100mg/ml)0.4ml对假造模组、造模组和治疗组灌胃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50mg/kg)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 i.p.)以降低小鼠免疫力,均连续5天,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做相应处理;造模组和治疗组经上述处理后以浓度为1.6×109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B)悬液灌胃0.5ml导致小鼠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从而建立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对照组和假造模组用NS做相应处理;治疗组在白色念珠菌灌胃后24h开始给予浓度为0.08mg/m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T)尾静脉注射(0.2m1/只),每8小时一次,对照组、假造模组和造模组用NS做相应处理,各组小鼠在实验期间正常饮食,连续5天,每天注意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如精神和腹泻情况等;5天后处死小鼠,无菌取出回盲部,收集回盲部近、远端各1cm肠粘膜组织进行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病理切片显微镜下病理评分,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道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ax、Bcl-2的表达,同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肉眼观察:对照组小鼠一般情况良好,生命活动无明显改变;假造模组活动减少,精神食欲差、造模组小鼠精神萎靡,基本不活动,个别处于濒死状态,治疗组出现立毛、活动减少等精神差的表现;开腹后肉眼观察腹腔情况:对照组小鼠内脏颜色红润,肠道蠕动好,未见明显异常,假造模组小鼠腹腔内脏颜色苍白,组织水肿,肠道蠕动减弱,而造模组肠壁明显水肿,蠕动差,合并肠胀气扩张,个别有肠穿孔现象,肠壁外有脓苔附着甚至脓性腹水;经过生长抑素治疗后小鼠的精神有所好转,活动及食欲增加,腹腔标本肉眼观见肠道组织颜色变红润,肠蠕动增强,肠腔胀气及组织水肿均有所好转。 2.肠粘膜白色念珠菌菌落(CFU)计数情况:各组均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定植现象,在显色培养基呈蓝色光滑菌落;通过菌落培养计数显示假造模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而造模组比假造模组明显增多(P0.01),经过生长抑素治疗后(治疗组)白色念珠菌落明显减少(P0.01)。 3.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假造模组、造模组和治疗组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具体表现为:腺体肿胀、炎症细胞聚集、浸润、毛细血管及微小静脉扩张充血,肠绒毛尖端坏死、脱落等现象;假造模组肠粘膜较对照组损伤明显出现炎性损伤(p0.05),造模组肠粘膜损伤程度大于假造模组(P0.05),经过生长抑素治疗后(治疗组)肠粘膜损伤明显减轻(P0.01) 4.肠粘膜组织细胞凋亡:各组小鼠肠粘膜均有凋亡细胞(镜下表现为体缩小、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特点),以对照组为参照,假造模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造模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假造模(P0.05);经过生长抑素治疗后(治疗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 5.凋亡细胞Bcl-2基因表达:Bcl-2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大部分位于胞浆,各组小鼠的肠粘膜细胞均可见,但各组表达水平有差别;假造模组的凋亡细胞Bcl-2基因表达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组明显小于假造模组(P0.05);经过生长抑素治疗后(治疗组)Bcl-2表达水平较造模组明显升高(P0.05)。 6.Bax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大部分位于胞浆,各组小鼠的肠粘膜细胞均可见,但各组表达水平有差别,假造模组、造模组及治疗组比对照组升高,经过秩和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组、造模组及治疗组之间Bax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1.白色念珠菌促进肠粘膜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的下降相关。 2.尾静脉注射生长抑素(14肽)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有治疗作用,具体表现为:(1)减少小鼠肠道内白色念珠菌定植数目(2)减轻肠粘膜的炎性损伤,保护肠粘膜(3)减少肠粘膜细胞的凋亡。 3.生长抑素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的上调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3期
2 许川山,孙华明,薛国文;小鼠肠道白色念珠菌定植模型的复制[J];激光杂志;2000年04期
3 侯震波,崔进,杨继红;念珠菌多糖升白细胞作用的药理学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王付彬;真菌性肠炎1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6期
5 白晓东,仝青英,刘春;白色念珠菌的肠道预刺激与烧伤后肠黏膜保护[J];武警医学;2003年08期
6 陈茂根;;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婴幼儿真菌性肠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6期
7 黄雪峰;袁静;魏泓;;抗生素诱导SPF级BALB/c小鼠胃肠道白念珠菌定植模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12期
8 马耀辉;王刚生;邓洁华;张晓光;王爱学;四荣联;;小鼠胃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年03期
9 郑方算;;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及防治原则[J];新医学;2006年07期
10 王丹敏,韩景田,董小青,屈野;白色念珠菌蛋白酶与其毒力关系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543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5433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